修行,要用“心”做好每一个选择!
{本文转载,致敬原作}01 很多人都羡慕道人的生活,主观上认为道人每日的诵经打坐、悟道参访等事都是修行。 反观自身,因为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和社会压力,所以总认为自己在红尘中做的事情都只能算是俗务,和修行没有任何联系。有很多人来到道观中,见了道长便追问修行的法门是什么。 其实,修行并不在于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而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你内心中做出的选择,决定着你和修行的距离。 修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考验人们如何做选择。所谓修道,从根本上讲,是要让自己所有的言行都符合道的法则。 那么,什么又是道呢?诚然,道是指每个人的自然态和本然态,一言一行都从本真之心出发,不贪不着,顺意而为。 但在现实之中,少有人能够禁得住欲望的诱惑,当你坚守着心中的淡然时,身边的环境可能早已变成声色犬马。面对这一矛盾,究竟是该坚守内在的真实,还是把顺从人情当成是自然的另一种表现? 选择虽然只在一念间,最后铸就的果报却千差万别。修道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很难用某个人自己的人生体验来做出全面的回答。世间众生百态,不论做出哪一种选择,其带来的利弊关系总会因人而异。 修行虽然是一种经验谈,但他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无法直接作为可效仿的方法。所以道教修行尤为强调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法门。 找到合适的法门后,还要历经重重磨难和考验,要敢于沿着此路一直坚守下去,不悔当初,不愧将来。所谓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对修行的向往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对修真的体悟。 人人都可以说出漂亮的大道理,但在具体去做的时候却又会生出许多退心。真正的修行,是在用具体的功行去佐证人生的哲思。 在百年人生岁月中,人总是会历经许多坎坷和挫折,甚至会因为现实的打击而怀疑当初的决定。不能在人间沉浮中定住性情、守住自己,眼中只见得到别人的美好,总认为修行在他人处,这是最要不得的心思。02 往往越是迫切地想要找到合适的法门,就越容易陷入病急乱投医的死循环中,最终在茫茫岁月中蹉跎一生好光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触修真法门的方式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由于网络时代的特殊性,很多人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想法:要找到更加正确的、更适合于自己的法门。 于是会跟着多位师真学习多种法门,大有多多益善的想法在里面。 然而,道教中的修行道理素来以师徒相授的方式来传承,有人认为这样的传道方式过于封闭且传统守旧,极力主张应该让各家各派开放自身体系以供大众参考。 孰不知,这一看似讨巧的行为却正是修真的大忌讳。道祖曰,五色令人目盲。人们正是因为贪多,所以才扰乱了心中的一念清静。 清静心都没有了,各自都只顾着不断挑选,往往这山看着那山高,又怎能够沉下心来进行实修呢! 修行的前提是使一切选择都从真心发出,但选择本身并不能等同于修行。唯有真正脚踏实地做过之后,才能知道什么叫做适合。 没有走过这一遭,很难知晓个中奥义。道教对修行的定义也并非一成不变。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所能产生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强调坚守初心的同时,也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大家遵守当初的发心,而是要学会坚守修行的根本。 这一根本,包括着对大道的信仰、对经法的虔诚、对师真的尊奉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仍在于自己,在于自我的真心。 世事可以变迁,法门也有千千万,只要问道的真心不改变,这一生的漫漫求索就会有所收获。03 真正的道心,是以平等的态度去看待所有的差异,从中找到彼此在本真上的相合处。 大道唯一,不同的只是外在的表相,能从表相中参悟出本质,就是修真得道时。 言及修行,其实并不于在这世上存在多少条路可以走,很多人在走过千山万水后,才惊觉最初选择的正确性。 修行并不在乎这场选择究竟是好是坏,因为好坏本身便是以利益来作为评判标准。修行中的人应该满是欢喜心,一旦为了选择的是与非而生出烦恼,就与所修之真背离了。 人人都想做个聪明人,智慧或许可以让人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却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上的富足。 如何平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的学问。 承担起每一次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不怨不悔这场人生路,才能最终铸就一场修行的果报。 要明白,修行这一词,不是终点性的描述,而是一直在路上的参悟。人生不止,修行无终。
{:4_318:} 福生无量天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