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养万物,行善亦是修道!
{本文转载,致敬原作}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道教对生命的独特看法,决定了它特殊的慈善观。 “慈者,万善之根本。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虽至微,亦系生命。”道教书中载述的仙真事迹,无论如何神异离奇,但都是以慈悲仁爱作为基础。一、道教“贵生”理论 与很多宗教不同的是,道教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修道成仙、长生不死。“贵生”是道教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从《老子》所强调的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庄子》所说的保生、全生、尽年、尊生,到《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再到被道教奉为万法之宗、群经之首的《度人经》中,开卷就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宗旨,所有的道书,始终贯穿着贵生的传统。 在道教的理论中,神、人以及世界万物,都是大道和“气”衍化的结果,本质上都是同源的。《太上老君说常清净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之所以有神灵、凡人及万物的差别,是因为宇宙本体的大道在其开创宇宙、衍化万灵万物的过程时,由于“禀气不同”而性质各异。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是神圣的,无论是天地的至灵——人类,还是遍布山川湖泽的禽兽鱼虫,其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大道至德”的显现。因此,贵生是人类的“至德”。“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对于生命有害的事情都应制止,凡对生命有利的事情都应去做。在道教看来,这是大道本身拥有的普济救世的美德的最好体现,亦是做人的根本与修道的必需。 “ 道”是伟大的:它生育万物,却不把万物看成自己的儿子;它长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万物都受到它的恩泽和利益,它却不居功不自傲。这是道的美德,也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美德。 道教修行的终极目标,正是与道合一,所有的修行,就在于学习“道之德”——无私地长养万物,平等地善待万物! 这就是道教的“贵生”理论,也可以说是道教慈善观的理论基础。二、行善与修道 道教把行善与修道成仙明确地联系在一起。天师道要典《想尔注》中说:“百行当修,万善当著。”《抱朴子内篇》中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升二百善。”道教的这种着眼于现实的济世利人的教义,贯穿于其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 道教有“功德成神”的说法。意思是说,积功累德,是人成为神仙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广行善举是道教得道成仙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要想成仙,就必须积大功德。而功德正来自“慈悲仁爱”。《感应篇图说》中说:“慈者,万善之根本。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虽至微,亦系生命。” 道教书中载述的仙真事迹,无论如何神异离奇,但都是以慈悲仁爱作为基础。在这里,神仙成为修道成功的典范,也是人性完善的极点。道教这种精神,甚至后来发展为“苦己利人”。比如被称为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的清代道士王常月所订“初真十戒”,就有“当行阴德、广济群生”,“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等内容。 在道教中,行善已经成为“成仙”的要求。三、道教慈悲观 道教的一切思想都来自对“道”的效法,其慈善观也是如此。 1 道教慈善观的基础是万物的平等性 既然万物都是大道的衍化,当然在地位上是平等的。由此推论,“周穷济急”就是应有之意。《文昌帝君阴骘文》中说:“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对于道教徒来说,周济他人,扶危济困,是“天道”的体现。《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本质上对万物是不分厚薄的,以自己的能力(有余)帮助别人(不足),正是对天道的效法。 道教教导人们“有财相通”,即不能把财物据为私有、一人独占。《太平经》云:“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供养人也。此家但遇得人聚处,本非独给一人,其有不族者,悉当从中取也。”财、物本来就是天地之物,怎么能够被一个人据为己有呢?这也是道教强调平等性的一种体现。 2 道教的慈善观显示了一种贵生的生命关怀 生命的产生为“道之德”,因此,道教尊重生命,将救助生命作为行善的第一要务。《太平经》说:“要当重生,生为第一。”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中说:“人之所贵者,生。”道教认为,在天地万物中,“人命最重”;一切善行中“寿最为善”。在道教看来,人类的财富不是以拥有财产为标准,而是以生命的兴旺与物种的多少为评判。 《太平经》中的《分别贫富法》中说,所谓“富”,是指万物备足,生命各尽其年。所以,在上皇的时代,物种繁多,名为“富足”。而下皇时代物种减少,为“大贫”。此后,物种难以足万,为“极下贫”。所以,只要对于生命有帮助的事情,都必须做。 3 道教的慈善观强调“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在这里并不是一个消极的概念,而是倡导生命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返朴归真”,恬然淡泊、顺任自然,正所谓“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 反映在慈善观上,就是对于行善的举动,并没有想去得到什么好处,帮助别人,也不恃为自己的能力,更不会在帮助别人之后,夸耀自己的功德。只有这样的慈善行为,才会像“道”生养万物一样,“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永远不会泯灭!
{:4_318:} 福生无量天尊 沉默不语 发表于 2021-7-4 07:57
{:4_318:} 荣鑫 发表于 2021-7-4 16:31
福生无量天尊
{:4_318:} 福生无量天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