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手串是道教还是佛教的?
转帖除了中国本土的道教以外,念珠(也称数珠)在各个宗教的修持上,基本都有用到,比如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后者只是对其的叫法不同而已。
随着宗教的不同,念珠的数目有所区别,被赋予的含义也不同。
念珠不等于佛珠
道教的念珠,常见的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即太上老君下凡的81个化身。
佛教的念珠,简称佛珠,一般有108颗,代表人这辈子所有的烦恼,共108种。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
天主教的念珠,叫玫瑰念珠,有59颗小珠和十字苦像。每一颗珠子代表着耶稣的事迹,每一枚苦像代表着耶稣为人们受的苦,是用来念诵《圣母玫瑰经》的;
伊斯兰教的念珠,叫赞珠,有33颗,转三圈正好是99,便于计数。据说安拉除本名外,还有体现其德性的99个尊名,信众每念一个尊名时,必须用食指拨动一颗。
怎么简单地区分二者呢?
大家容易弄混的主要是佛教的佛珠和道教的念珠。怎么简单地区分二者呢?
道教的念珠,有一个头珠,代表北极,“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其他珠子都是繁星,供着它。
在拨动时,头珠是不可以被越过去的,在转到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真线之来去、曲折之往复、上下之接续、人天之交换)。
头珠之上有个葫芦状珠,上有三阶,代表三台;下有中国结,结下缀六颗小珠,代表南斗六星,加上头珠,则为北斗七星。
有的中国结,结下缀八颗小珠,加上头珠,则为九星。这样的一串念珠,涵盖了道教的宇宙观和诸多天文概念,最为精妙。
佛珠,一般分为佩珠、持珠以及挂珠。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挂珠,挂在脖子上的佛珠。被商业化的佛珠,就是佩珠,通常只有15颗到18颗。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比如流苏)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且是最大的,代表佛陀。母珠的上方可安置个圆锥状的物品,被称为佛塔或者佛头。子珠是除了母珠以外的,比较小的珠子。
隔珠,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比子珠稍大一些。弟子珠,相比子珠要小,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子或者饰物,可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哪种适合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末魏晋初期,道教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就开启了念珠先河。
南宋的紫清明道真人在《上清集》中记载,葛仙公“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
而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起源不是佛教。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
《木槵子经》记载,“佛告王曰: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
对普通人来说,既不炼丹,也不是佛教徒,就戴手串的话,到底哪种更适合我们?
念珠: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合一”思想,导致念珠连接了天和人。天,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我们却不能主动打开它,而通过念珠可以实现二者的结合。
当拨动念珠时,身心能彻底地放松、张开、弥漫到宇宙中去,这样一来是修身养性;二来是阴阳平衡,于身于心于运势都有大大的好处,适合所有人。
一般,念珠的颗数有12、24、28、32、36、81、108、365等等。
12颗代表十二雷门,24颗代表二十四气,28颗代表二十八星宿,32颗代表三十二天帝,36颗代表天罡之数,81颗代表九九纯阳之气(也是开头说的太上老君下凡的81个化身),108颗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365颗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
颗数越多,功效越大。
不仅可以提升精、气、神,即调理内分泌、五脏六腑、思维状态,而且驱邪伏魔,灭小灾,避大难。
简单来说,追求身心自由,融合天地之气的人,都可以戴道教的念珠。
念珠的选购佩戴
念珠,自然朴素,单色为主,也是为了不约束佩戴者。
念珠:道教看五行
道教崇自然、尚简约,最根本的思维法则即是阴阳相生、五行相化。想戴好念珠,就得找到符合自己五行的。
金属性
根据《易经》所说,乾为玉,乾卦五行属金,因此玉石也属金。另外,白色的水晶、玛瑙也都是金属性。
木属性
木质念珠都属木。另外,绿色的水晶也可以归为木属性,例如绿幽灵、绿发晶等。
火属性
红色系的念珠,例如南红、红珊瑚、石榴石、红纹石等,都是火属性。
水属性
按颜色来说,蓝色、黑色属水,因此青金石、海蓝宝、海纹石、黑曜石等都属水。还有珍珠、砗磲来自大海,同样属水。
土属性
黄色的手串,一般都是土属性,例如黄水晶、黄玉髓等。还有琥珀、蜜蜡也是属土,它们虽然本质是树脂,但在土里经过千万年演化,因此归于土属性。
注意,既然念珠都是单色的,那材质就要统一,不用再做其他设计了。
总的来说,念珠和佛珠不是一回事,含义不同,寓意不同,材质和结构更是大大不同。有的人却坚持定制手串时,在念珠上配佛塔,显然是对宗教的不尊敬。 {:212:} 福生无量天尊,长知识了。感恩。 福生无量天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