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道经言,父母之身即天尊之身,《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卷上《入道真品篇》说:“唯知忠孝,可以学道”;“人之初生,父母遗体,知其所养,知其所贵,知其所事。父母之身,天尊之身,能事父母,天尊降灵。”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
不料想我们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
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颜观色,说我的孩子饿了,或者是冷了,赶快给他奶吃。抱在怀中暖暖,给他穿上点衣服,不转眼珠地瞅着,恐怕小孩受屈。儿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说话不管不顾。父母告诉的话,当了耳旁风,说的遍数多了,还起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对吗?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怀胎十月,提心吊胆,惟恐伤着儿胎。儿子降生之时,正是母亲过阎王关之时。儿子的生日,俗云『母难之日』,此之谓也。降生以后,吃母亲的奶,就是喝母亲的血。经过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费尽多少,方才长大。稍有知识,便不听父母的话,对吗?到了六、七岁时,送到学校里读书,还认为是给父母念的,及至年将弱冠,便给儿子定亲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得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弯,行动不便。你想这是为的谁呢?当然是为的儿女。父母对待儿女,处处都拿出了真真实实的心来教养。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的寿限,和自己的寿数,难以确定。
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能尽孝,又能尽几年?语云: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真令人心酸落泪。
2
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已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
推行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
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欧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的目的呢。
孝顺父母乃世间第一福田,不孝父母,学道或行作一切功德,皆无意义。
时代变迁,西风东渐,国人昔日三代同堂,含贻弄孙景象已不多见,且现代人崇尚自由,不喜与父母同住。由于父母过度关心,成为子女精神负担,造成社会更多的孤独老人,生活无人料理,病苦无人照顾。有些与父母同住者,由于父母久病卧床,也成为久病床前无孝子。甚至更严重者,有的不顺己意,就忤逆父母,恶骂、殴打、甚至杀害父母,违背伦理,造下无间大罪。
在世为人凶暴、不孝父母、欺侮良善、不敬师长,必定常逢恶疾、衰恼、恶事,灾难缠身。这时再四处求神、逢庙必拜,从南到北,日日月月,年初至年尾,杀鸡宰羊,奉上丰富甘美饮食、牲醴求诸魍魉,祭拜诸天鬼神,以求福报终不可能得福。所谓日月祷祀如山,怎奈罪如江海,杀生求福,去福远矣!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美德的伟大民族,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社会传统,构成了五千年文明的主体结构。而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沃土上的一个民族宗教,故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和道德理念也都在道教的经典中传承、体现,而忠孝更是道教教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天上没有不孝的神仙,所谓先修人道,其核心就是要践行孝道,以达至真忠至孝。葛洪在其著《抱朴子内篇》中则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全真《虚皇天初真十戒文》亦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类似的经戒言论和真仙操行在道教中不胜枚举。由此可知,道教对忠孝伦常之道不仅非常重视,而且视之为修学仙道的基础。
《净明正印篇》亦说:“真人非难学,学之先以孝。孝弟非难行,顺事父母心,父母本天尊,汝其悟于心。”强调的是唯知忠孝,唯行忠孝,顺事父母,方可以学道,方可能通灵,方可能登真,因为父母之身也是天尊之身。故而《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明其章本曰:“学道以致仙,仙非难也。忠孝者先之,不忠不孝而求乎道而冀乎仙,未之有也。”并说:“孝弟道之本,固非强而为得,孝弟推之忠,故积而成行,行备而道日充,是以尚士学道,忠孝以立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曰:“父母者,生之根也;君者,授荣尊之门也;师者,智之所出,不穷之业也。此三者,道德之门户也。”《太平经》又曰:“人生之时,为之当孝;为弟子当顺,孝忠顺不离其身,然后死魂神精不见对也。”
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在开始就十分注重人性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古人言: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何况人乎?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没有父母,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生命。父母在漫长的岁月中含辛茹苦地将自己抚养成人,作为晚辈的自己理所应当地要为年迈的老人敬孝,故“孝”被人们称之为“人伦公理”,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人道。试问,如一个连生己养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那么他还能真正地爱谁?孝谁?尊敬谁呢?孝心也是一种互利的榜样行为,你在对父母孝敬的投入中,同时还会获得从晚辈那里在将来得到的收获,并起到传承的作用。
道教装束中的蓄发,和道士出家后依然沿用的姓名,这也都是敬孝父母的表现形式。《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而《说文解字》中释“发”字为根也,意为不可忘根。常言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句话除显示一个人的气节之外,更多的含意是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宗。
“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师长,礼敬三宝贤仁,不必四处祈求,则可得四种福报:
一者、颜色端正。
二者、气力丰强。
三者、安稳无病。
四者、健康长寿,不逢灾难。
古人云:“孝为百善之首。”孝顺父母为世间最大功德,又云:“不孝父母,拜神无益。”不孝父母,学道或行作一切功德,皆无意义。
忠孝是我国在数千年来逐渐形成的优秀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宝贵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精神体现,它与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如今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尊老、敬老已成为全社会普遍议论和关注的话题,故弘扬华厦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振兴我们的民族精神及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安定团结、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道教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传统中,也将会对提高人民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水平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