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 发表于 2021-11-18 00:27:30

道观生活,必知的仪轨?内涵法衣仪轨,不要再乱穿法衣了!!!

首先咱们来聊聊日常功课,这是宫观道士日常修持的,一类是规范性的日常功课,另一类是功法自习自修的。


日常功课大有分早坛功课和晚坛功课,主要内容即诵经念咒。
所用经书,一般是黄绫封面的刻印经裙本(现在五花八门,类型比较多,不过无关紧要),道士人手一册,平时念熟,早晚坛时入殿堂或念或唱,由高功或经师领头,有时则有唱有和,念时敲打铃铛木鱼等法器,以合音节。
一般早坛功课经,主要有《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攘灾度厄真经》等,不同宫观可能略有差别。
晚坛功课经,主要有《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同样不同的宫观略有差别,不过相比起来,这些主要的篇章还是要有的。
经文一般不长,多是四言韵文,便于诵唱。
经文前多有咒,之后穿插着神仙赞文,这是日常功课是宫观道士的日常必修课,按全真清规,居观全真道士每日必须上殿诵念早晚坛功课经。如《太上全真早坛功课经序》说:
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语,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语之为话,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此是住丛林者之规范,升仙者之梯蹬。
作为功课经的经诰,多出于南北朝及唐宋时期,这些经,或以清静为宗,或以精气神之内修内炼为本,是很凝练的道教教理教义。
当然除规范性的早晚功课外,宫观道士的日常生活,还有一些规范性的日常仪规,如用斋的规范、挂单的规范、节诞的仪规、法服的规范等,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法服道袍。
在许多史书里,都常可以看到儒生“服巾褐人道”的记载。
服巾褐是道士的一种明显标志。巾是丝麻织成的幅布,作头饰,褐是粗布衣服。这两种服饰,都是在道教形成之前就有的日常用品,而后来却成了道教徒的一种服饰标志。
服巾褐的别异之处,在于戴巾者象征气韵清雅,衣褐则贫寒质朴,二者本不宜于搭配,而道士既求清雅,又存质朴,戴巾衣褐两相宜,于是有所别异于世俗,自成一种准式。
根据道教服饰的制作及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法服,用于坛场醮仪;一类是常服,是道士日常穿戴的。
法服与常服(冠裳)的来源不同,法服来源于古代祭祀时的专用服饰,常服来源于古人的日常服装。
道教服饰自成一套衣冠制度,渊源甚古,可以说从道教产生时开始,便服饰上制造出某种独特的标志。
法服是用以标明教阶身份的,涌乱则行教无序。道士依据各自的功行,得受不同的法箓,并在相应的“治”中属职。
教阶不同,则服饰有别,所佩法箓也不能僭越。道民须具三德,然后可以授箓,此后再立功德,可受十将军箓等,再加精勤,可在“别治”“游治”以及下八治中署职,直至由本治道士荐举给天师子孙,进而在上八治署职。
不过这些都是前代旧法。而陆修静祖师时代和当下的的道教实况一样“或都无师籍,或有师无籍,或虽有师籍,而无德于时,受箓之日,越诣他官,既不归本,又不缘阶,妄相置署,不择其人。佩箓惟多,受治惟多,受治惟大,争先竞胜,更相高上。遂乃身受下治,署人上品;或自荷白板,而加板于人。纵横颠倒,乱杂互起。以积衅之身,佩虚伪之治箓”。
针对这种种流弊,祖师起而述作,整规法式,道教的法箓品阶及衣冠制度,于是得以恢复并进一步规范化。
自晋南北朝至唐初,道教发展呈现出由道派纷纷形成而渐趋于统一的大势,道装的统一,大概也在唐初。
陆修静祖师规整道装法式,是服务于教阶制度的,或者说是为了恢复和重新确定教阶制度,使行教从无序归于有序,规整的直接对象是奉教之人。
仙服虽尽其绚丽多彩,但又有等级规定,即《三洞法服科戒文》所谓“圣真仙服,为有差降”,相应的,道士也“衣服阶修,致有差别”,不可涌乱。
在《三洞法服科戒文》中,从神尊仙服九种到道士法服七种,是顺理成章的,神界的衣冠制度,被作为教内衣冠制度的一方面根据。
唐代道教服饰在色彩上十分丰富,制作也十分精美而复杂。
晋南北朝至唐初,因教派融合而引起的服饰改变,较之模拟神仙风姿的一方面更为具体,并最终形成统一的道教服饰。这里先给大家看一下道士法服七种,有如下列:
一者初入道门,平冠黄帔。
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黄裙绛褐。
三者道德,黄褐玄巾。
四者洞神,玄冠青褐。
五者洞玄,黄祸玄冠。皆黄裙对之,冠象莲花,或四面两叶,褐用三丈六尺,身长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长二尺四寸。袖领带裤,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条。被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条。男女同法。
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纱三十六尺,长短如洞玄法。以青为里,袖领循带,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条,里一十四条,合三十九条。飞青华裙,莲花宝冠。或四面三叶,谓之元始冠。女子褐用紫纱二丈四尺,长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条,两袖十六条,合三十九条,作青纱之裙,戴飞云风气之冠。
七者三洞讲法师,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云霞,山水袖帔,元始宝冠。皆环佩执板,师子文履,谓之法服。
在这七种法服中,除第一种“初人道门”者之外,其余六种皆与道派有关,确切地说,法服的差别反映出所受经箓及所属派系的不同,早期盟威道是不一样的。
唐以后法服在制作工艺、佩饰图案等方面,不断有所改变,但这种改变与衣冠制度的关系不大。 如北京白云观藏慈禧太后所赐戒衣四件,其中紫缎绣鹤天仙戒衣和白缎绣鹤天仙戒衣上,绣成工艺精巧的仙鹤图形,口衔灵芝仙草;金丝绣八卦天仙洞衣和金丝提花天仙洞衣上,则用金丝绣成八卦图形,背部有生翅飞龙及白云,又用金丝与红丝线相参而成金色花朵,衣领对襟上用多种丝线织成装饰性图案。 这些衣服的制作工艺、所用材料、视觉效果等,与古代法服比较起来都有很大的改变,但同样地限于传戒时用,对道教的衣冠制度并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对道教的衣冠制度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是随着新教派的出现、教阶制度以及主要宗教活动的改变等,前述法服七种有所混合,保存的是其基本法式,而没有严格的七种分别。 宋金元时,新道派不断涌现,反映晋南北朝道派流系的法服七种已不成定制,金元以后的全真道,教阶据所受戒律而定,与南方正一道据所受法策以定教阶有所不同。 而自明清以来,道教讲经的风习又远不及隋唐之盛,主要宗教活动是传戒授箓及斋醮坛场,隋唐时为升高座讲经法师特制的法服等,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现行道教服饰,属法服系列的有戒衣、法衣、花衣等。戒衣袖宽二尺四寸,是传戒时专用的。法衣是斋醮坛场上或宗教典仪中方丈、高功、经师等职司所穿戴的,职司的分别,通过所绣图案或颜色的不同显示出来,如方丈法衣多用紫色等。 花衣又称班衣,是做日常功课时,持诵经典的高功、经师所穿戴的服装,称花衣,但素净不绣花,只是衣与襟、领等有颜色间配。 属常服系列的主要有衬与袍两种,衬分大衬、中村、小村。大衬袖宽一尺四寸,右腋开襟,有两飘带。 小衬则多用对襟。袍即道袍,又称“得罗”,袖宽在一尺八寸以上。这两种服装多用青色,以象东方生气。
古代道装的裙,后代废置。现行道装除上衣外,还有冠巾鞋袜。冠约有五种,即黄冠(月牙冠或称偃月冠)、五岳冠(复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受戒道士戴)、星冠(复斗形,上刻五斗星形,拜斗时戴)、莲花冠(又称上清冠,高功戴)、五老冠(莲瓣形,中绣五老像,高功戴)。巾有多种,如冲和巾、纯阳巾等。鞋有又脸鞋和云头鞋两种。袜为高筒白布袜,裤管束入袜筒内。
注:本文所使用的素材、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619422565 发表于 2021-11-18 10:28:25

{:4_318:}

慎言慎行 发表于 2021-11-18 11:59:10

福生无量天尊

神霄玉府玄元子 发表于 2021-11-18 12:27:24

对不起师弟 点支持点到反对了送99朵花以示歉意

铭世 发表于 2021-11-18 12:40:21

{:4_322:}

@@@ 发表于 2021-11-20 00:33:03

{:4_318:}

月明海清初 发表于 2021-11-20 01:26:32

福生无量天尊

{:4_368:}

奇迹鸽子 发表于 2022-1-2 22:00:01

{:4_318:}

pwxueqi 发表于 2022-1-5 16:11:45

{:4_31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观生活,必知的仪轨?内涵法衣仪轨,不要再乱穿法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