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龙 发表于 2022-3-16 19:15:14

玉枢至道第九讲

玉枢至道第九讲:普化天尊讲用道只取一柔字,只因诸师修道皆以柔为用

《玉枢宝经》曰: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
很多人不明白修道究竟为了什么?包括很多出家或入道很长时间的人,仍不能理解簪氅、简箓之意,昏昏迷迷,糊涂过日,喜人奉承,好人抬奖。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
《了道歌》指出:未炼还丹先炼性。本文还是先看性的问题。《阴符经》指出: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暴气燥性,有害于道。大众,修道当以柔弱为先,以和平为本,以因物付物为应世,以饶人让人为要着。

《通关文》指出: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水火刀兵而不顾,坑井崖河而不怕,甚至以力争胜,彼此两伤,入于死地,自丧性命者有之。暴气燥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
三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未得于人,已伤其己。故而,很多修道者如愚如讷,如聋如哑,人骂也如此,人打也如此,人憎嫌也如此,人毁谤也如此。心似冷灰,性如冻冰。

能下于人者,方能上于人。能弱于人者,方能强于人。常言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修道者,既知有己,又知有人;既知用强,又知用弱。而这正是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时所说之意。大众,善思念之。
《西升经》指出:天下柔弱莫过于气,气莫柔弱于道,道之所以柔弱者,包曩天地,贯穿万物。老子称水能善利万物而柔弱不争,故几于道。《五更道情》曰:倒卷黄河一脉通,养来柔弱似婴童。

人自出生以后,秉血气之性,染积习之偏,争胜好强,日在名利之场,夜入酒色之境。大众,当中石崇富贵,草上之霜,韩信功勋,镜中之花,到不如范蠡归湖,勇于自退,留侯入山,早已知几,即皆是用道之柔。
柔,在用道上表现为义、顺、弱、克、自屈、自退、自、无我、有人、无妄、淳朴、老实等。善用其柔者,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修天爵,轻人爵,求法财,远世财,不与世争。
尹喜、陶弘景、葛洪、许真君、淮南子、徐从事、钟离权、刘海蟾、王重阳等祖师,皆显宦中人,一时有悟即便脱然远去,自顾性命,受尽无数苦楚,终得成道,是皆能用柔的表现。

又如毗陵禅师受南宗二祖杏林祖师之传,弃僧复俗和光于通邑大都,隐于张环如家潜修暗炼,不露圭角。全真华山派祖师郝太古,因受马、刘二祖斥责,居赵州桥,人欺不知,水涨不晓,数年成道,皆是用柔。
大众,若能屈己求人,诚叩真诀,认定当年原本,化去血性浊气,为功日增,为道日减,减之又减,以至于无性命可了。柔,为顺道、顺时、顺理,渐次用功,即能上达,所谓后其身而身先。
普化天尊讲用道之法,只取柔字,所关非小,所用最大,皆是因为祖师仙真用道独柔而已。若不能柔顺,磕着撞着,无明火发,不能自遏,三宝受伤,全身失陷,神室木料为大火焚化,一无所有,终归空亡。

玉枢至道第九讲主要分析柔、用、拙等词。柔,是道教基本概念。道教认为,弱者道之用。《道德经》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当真能柔如婴儿,则万缘皆空,知雄守雌,知白守黑,木料周全,动工造作,神室有望。那么,就修道而言究竟怎样算是柔呢?有打我者顺受,有骂我者笑迎,疾病不管,是非不入,礼下于人。

大众当知,只有傲气俱除,习气渐化,时时省察己过,处处检点面目,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一切人情世事,付于不知,诸般邪思妄想,扫去无迹。
曾有仙人卸去两腿高挂壁间,等闲不安于身,久坐不动者,即是柔之终。如是用柔,低头作事,不矜奇,不求异,不妄诞,不自恃,抱元守一,行动如处子,举止若死人,忘物忘形,日日自有进益处。

见形者,知刚强之制柔弱。识理者,悟柔弱之胜刚强。大众当知,强梁雄躁者,是俗之用。道以和柔而胜刚,是知柔弱雌静,是道之常用。普化天尊说玉枢至道,至道用到不可刚强,以柔弱取之,自然能无闻无见。
人,是万物之灵,但皆贱弱而贵强。若能悟性命之妙,念念相续,专炁致柔,照一灵而不昧,返六用以无衣,守一忘一,至虚而静极,静极则性停,性停则命住,命住则丹成,丹成则神变无方。本讲如斯,慈悲慈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枢至道第九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