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龙 发表于 2022-3-16 19:17:56

玉枢至道第十讲

玉枢至道第十讲:天尊说法首言何道可谈,演教为何强调入守用唯诚默柔

《玉枢宝经》曰: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

玉枢至道第十讲继续分享以柔为用的道理。圣人立地之道曰柔与刚,老子以柔弱胜刚强。《长春真人规榜》指出:夫住庵者,清虚冷淡,潇洒寂寥,见性为体,养命为用。柔弱为常,谦和为德,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柔者,外能保身,内能炼神。王重阳祖师认为,修道也应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普化天尊说玉枢至道入手之法,惟取三字,即诚、默、柔。这里作一简单总结。

大众信仰道教以后,即可前往附近的道教宫观参加皈依成为清信弟子,如此也不能说入道。皈依道教,圣贤度人入道的方便法门,可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全部都是从皈依开始。

凡修真学道之士,皈依是刚学道的难得遭逢之想、定心起信之果,离入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很多人皈依道教以后,仍然沉迷邪门歪道,诵持其他宗教典籍,这种不能算是真正的起信皈依。

普化天尊这里说的入道,即是信其教以后投诚玉枢。诚主要表现在修持玉枢至道、诵持玉枢宝经、称念普化圣号、誓扬天尊圣教等。如果还是在信奉其他宗教,信和诚则从何而来呢?故而,学道必须起信而投诚。

关于入道之法,天尊选用诚字而已。虽然信是修道的基础,天尊以信为诚本,指出修道当以诚入道,避免以迷信、偏信而落入邪道恶趣。尚德认为,这里的诚是心信天尊之教、身皈天尊之法以后的入门之法。

关于守道之法,天尊仅用默字而已。默,虽然内修之法,所谓混混默默、存无守有、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等意,旨在强调守一养和的重要性。圣人修道闇而不彰,隐而不见,道虽大而终不为其大。默则是修道之法。

关于用道之法,天尊只用柔字而已。柔,同样也有内修的成分。在修炼上,普化天尊则旨在强调无为、用弱、不争、无我、无妄的道理。柔与其说是修道之法,不如说是大众修道以后的处世之法。

普化天尊说玉枢至道从无闻无见入手,人之所以为生者神炁精而已。当然,精非后天水谷之精,乃得天一元之真水降在人身而已。《心印经》指出: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简单地说,《玉枢宝经》之诚默柔,即精炁神。

在天,神象日,炁象斗,精象月。在地,神法火,炁法土,精法水。在人,神载性,炁载精,精载命。在道,神用柔,炁守默,精入诚。神浮而精沉,炁居浮沉之间。精不外妄泄则元炁混融,元炁混融则元神安逸。

修道之初,当先以水谷之精、交感之精,转化成元精即炼精化炁。然后才能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后天之精因动而生,为出入门户。不去淫根,不能断淫。化有形为无形,化不空为空,情化为性。

普化天尊说玉枢至道,以诚而入,诚为信果。脾,属土克水,主信藏志。水主智,故而普化天尊指出入道用诚似愚。也就是说,天尊指出以诚入道,旨在以愚克智,进而得天一之水以养其始,成为进修资粮。

天一之水,降在人身即是元精。就修道而言,入道以诚而入也是养元精,所谓炼精化炁。炁足以充其身而易溢,故而此处守即是守炁。炁,发于肝,生于心,守炁亦即守心。守心则炁敛,或外感或内摇皆不为其动,故为默。

也就是说,以诚而入继之必以为默,能守而不能用,则心枯而寂默,炁滞于身用。普化天尊说用默似讷,即是此理。丹经常言,进之以阳火,退之以阴符,皆是道之用,必然以柔为用。出息入息,长收缓放,所谓绵绵不绝。

神定以会乎炁,炁和以合神,神即炁而澣,炁炼神而住,即用柔之旨。炁为柔之用,神为柔之体。神,壤于土,生于火,寄于水。水,至柔,老子称其善利万物而不争,即是此理。故而用之以柔,用柔则似拙。

有人说,乾象入巽象,本为乾健而巽进,故以诚而入。兑象守艮象,本兑闭以求艮,故以默而守。坤象用震象,本坤顺以务震行,故以柔而用。是故,若能明白大道可以诚而入,以默而守定时得药。

白玉蟾祖师指出:惟以无妄之诚而入于真常之道,斯悟者自得。既得之则默,识心融而后能守,雍容不迫而后能用。试问:天尊说法之初首言道不可谈,这里又说以诚以默以柔,究竟是何意呢?仅供参考,慈悲慈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枢至道第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