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龙 发表于 2022-3-17 12:37:36

玉枢至道第十一

玉枢至道第十一:智不能困天下之智辩不能穷天下之辩,故多智多辩为病

《玉枢宝经》曰: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
玉枢至道第十一讲主要分析天尊说法之中强调诚、默、柔之用的三词,即愚、讷、拙。前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天尊以诚为入道之门径,用愚以克后天之智进而令众能保养先天之精。《道德经》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似,即似乎,有看起来之意。愚,有憨蠢等意。讷,又作呐,有迟钝之意。拙,有笨拙之意。《道德经》指出: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上士明道勤而行之,处于无为若昧。普化天尊的说法和《道德经》中的说法相似,合在一起即是愚昧。也就是说,真正修道入门的人在外人看来似乎是愚昧的,有种似愚非愚的感觉。若不能以诚,必然不智。
《定观经》指出:慧而不用,实智若愚。大众,若定中念想,则多感众邪百魅,随心应现。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孽曰消,新业不造。无所缠碍,迥脱尘网。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文始经》指出: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即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即擒。圣人不异众人,时务不能拘耳。古时达道隐士,明白四达,默默昏昏,故若愚若拙,和光混世。时行时止,应感随宜,所以鬼神莫能测。
我们现在修道不能识时务,恃斗筲之量,彰萤火之光,正似尚德好为人师,做模作样,强解经典,甚至以盲引盲。大众,圣人设喻鱼跃岸、虎入市以致丧身失命,戒之深。是故,分析之经句仅供参考。

普化天尊所说之愚,可谓大智若愚。即是众人昭昭我独若愚,俗人察察我独若闷的状态。《道德经》指出: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之理,争之则不足,逊之则不余,圣人之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天尊说玉枢至道以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皆是为克制智、辩、巧等问题而开的良药。大众,宜对症下药。

《文始经言外旨》指出:人之多智多辩者,病也。人之能愚能讷者,药也。智不能困天下之智,辩不能穷天下之辩,以智攻智,以辩敌辩,如以火止火,以水止水。《道德经》指出: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南唐曾选博学辩出使,宋太祖选不识字至愚至讷武夫对之,使辩博之使无计可施。苏秦曾佩六国相印合纵攻秦,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虽辩才无碍,但终究被齐国车裂于市。其根本原因在于苏秦不能用讷之故。
也就是说,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保其身,存其命。何为才?聪明技巧。何为智?谋虑变通。才,为世人之所珍重。功利非才智不能成,财货非才智不能得,应世接物皆以才智为先。

就修道而言,人人俱被才智所蒙蔽,用才智以求名利,日夜劳心,为名利所迷,日日耗炁损精。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福而不知祸。费精耗神,争强好胜,思虑过度,精液涸干,身躯衰败,甚至名利未得而性命已丧。
用才用智,反被才智所害的例子有很多。是故,大众当知才智误事最大。一举一动,仗自己小聪明,假伶俐,便在人前夸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管窥蠡测,犹如黑夜里走路。
若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或强辨是非而欺压尊长,或妖言邪语而作孽惑众,或念几句号而借取迷人,或念两年经而自负有道,或学些扭捏功夫而以盲引盲,甚至固执己见,引人作孽,耗人钱财。

《道德经》指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就辩而言,不言之辫,是谓大辫。《青华秘文》指出:吾虽闭息,而又存心。则心不动,而息亦息矣。也就是说,修道当黜聪毁智,韬明养晦。
不在尘缘中出头,不于俗事中争胜,屏除将诸般争强好胜,师心自用,妄猜私议,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等偏病,改头换面,以诚而入,以柔而用,自然学道有望,用道无忧。本讲如斯,仅供参考,慈悲慈悲。

雷府玄晨 发表于 2022-3-17 14:10:37

{:212:}

刘成龙 发表于 2022-3-17 15:08:51

雷府玄晨 发表于 2022-3-17 14:10


太乙救苦天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枢至道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