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枢至道第十三
玉枢至道第十三:若非亲受此无极大道,怎知忘形忘我忘忘能降神以运雷《玉枢宝经》曰: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
天尊说法以诚为入道之门径,用愚以克后天之智进而令众能保养先天之精。以默为守道之根本,用讷克后天之辩而令众以保先天之炁。以柔为用道之关巧,用拙克后天之巧而令众以保先天之神。
不在尘缘中出头,不于俗事中争胜,屏除将诸般争强好胜、师心自用、妄猜私议、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等偏病,改头换面,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在恍惚之中可见玉枢之理。
普化天尊说,若能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才能修习玉枢忘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修道当重实不重华,方可渐渐恍惚杳冥中开祖劫、悟长生。玉枢至道第十三讲中分析何为忘形、忘我、忘忘?
《清静经》指出: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也就是说,老君在《清静经》中将这种状态定义为观无。天尊在《玉枢经》中的则将其定为可忘,道理相似。大众能直下悟见,绝欲清源,立志如山之不动,虽傍柳随花倚染于我,内则观于心,心亦忘也。
外则观于形,形亦忘也。远则观于物,物亦忘也。既悟三者都忘,唯见身中是一个太虚,清清朗朗,广大无边,不知天地为我,亦不知我为天地。行功至此地,方见其空之妙。是谓案非可象,物非可物。
《南华经》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此即忘形忘我之象。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指出:不要有机心,不要好胜。务要忘物忘形,自然而然地心息相依,自然而然地定去。即是学混沌的妙修。很多人因求大道走遍天涯,撇功名富贵,弃家业田园,万般辛苦,衣破鞋穿,难以遇师。
古人学道艰难辛苦,方遇明师闻大道。自古成道者,莫不由艰难困苦中来。邱祖在磻溪磨炼身心,多少困苦。若无坚忍心者,决难侥幸得道。很多人问尚德师父是谁?有些东西是师父教的吗?
很多人求道六七十年还没遇到师父,遇到的道士就只会让你念三官,拜北斗,或者念圣号、常敬神而已。美其名曰打基础,试问他们真的懂吗?修道最忌人前谈说,夸讶才俊,认为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炁。
曾有一个道友侍师十余年,每次问只说念三官和北斗。想念玉枢、度人等经,师父都不容许,以《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为由指出读多了会乱目,但并未讲探意采理、舍理采趣、舍趣收心之法,哄骗迷人罢了。
大众,若能体天尊慈悲,悟玉枢妙旨,下手作功能若愚断智入道用精,若讷断辩守道养炁,若拙断巧用道养神,久久行之自然阳气只有逆上而无顺下,工夫纯熟自然能时入恍惚杳冥。凡有阳生皆是先天,皆可采取。
直至泰然大定,不识不知,混混沌沌,无人无我,忘物忘形。重阳祖师将其称作活死人。《参同契》指出:立竿见影,呼谷传声。很多人只是表面做的好看,丝毫不愿下工进修。要去做,方能得如此效验。
如果不做万年还是这么样,空谈没有用的。白玉蟾祖师指出:要君亲吃云门饼,莫只垂涎说毕罗。在道教丹书道法中无不要求忘形忘我忘忘,非如此不能合道而成真,不能降神而运雷,也是忘形修道的基础。
忘,即忘心而已。心人不死,道心怎活。也就是说,忘字最要紧。炼炁要忘形,炼性要忘情。尚德常与来观礼拜的香客这样说,欲修大道或扬天尊教,若不能将自己当成天尊如何用天尊法,体天尊道。
普化天尊口说玉枢之道,心缝元始之法。若非体元始之教,如何能以元始九炁辅助众生九炁,如何能以清静心而弘大愿。有人或许会说,将自己当成天尊是对神明的不尊重。那是因为你将神当成了人,而我将神当成了道。
若能将自己当成道,何有形、何有人、何我,也就不会存在所谓的忘这个、忘那个的问题了。有人或许会说,如何不符合道教信仰?试问,依道教而言,我们身体没有哪位祖师的分真呢?本讲如斯,仅供参考,慈悲慈悲。
{:212:} 雷府玄晨 发表于 2022-3-17 14:10
太乙救苦天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