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枢至道第廿三
玉枢至道第廿三:神为心主动则炁精亦因之动,故泰定安则圣智全慧光生《玉枢宝经》曰: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
很多人从入道、用事到忘忘,甚至泰定安都能理解。就是搞不明白慧光生、圣智全、泰定安三者关系。玉枢至道第二十三讲继续分析为慧光生、圣智全、泰定安三者的关系。
要说讲理论永远也讲不完,也可以简单地讲。在实践修道过程中不过只是一些现象而已,也没这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东西,还诱众入道。如果大众能以前面的精炁神三者,与后面的生全安三者对应,则迎刃而解。
《心印经》指出: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也就是说,精炁神三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李涵虚祖师在《先天直指》中指出:人在胞胎时,只有一点元炁,并无呼吸之气。及至十月胎全,脱离母腹,遂假口鼻之窍,外纳天地之和,呼吸之气由此而来。
呼吸之炁的到来,接着产生的便是思虑之神,亦缘此气而进。借家为寓,夺舍而居。此思虑之神,即后天之神,生时先来,死时先去,弃旧图新,毫无休息者,即是上尸之神所诱导而成。
赤子下地,乃至抚养渐成识神用事,情欲缠扰,元炁日亡,并使呼吸之气刻无停息。此等呼吸之气,即后天之气,即是中尸之神所诱导而成。那么后天之精是怎么回事呢?
后天之精,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因身中元炁渐充渐满,直至天癸至(男子二八十六岁,女子二七十四岁)后,阳极阴生,阴长阳消,遂令浑沦之气,化为交感之情。此交感之精,即后天之精。
有交有感则有精,无交无感亦无精。此精乃欲念所逼,气血所化。更有梦感、梦交而遗其精,皆是气血不固,肾窍难留而导致的。《玉枢宝经》指出: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
这里的知止知谨知微,分别对应的是保精保炁保神。至于后面的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自然也好理解了。能保神则自然少思寡欲,克智似愚而生慧光。保炁保精,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众,如若学道只取先天,不取后天则可保先天之神炁精,所谓炼元精而化元炁,炼元炁而产真铅,以为后天之先天。这便是《玉枢宝经》中所谓神能做到泰定安,则炁自然能圣智全。炁能圣智全则精能慧光生。
也就是说,人后天之识神用事,元炁潜藏,以口鼻呼吸为命,饮水食谷化生阴精。一身之中,纯为浊阴所聚。大众,若以天尊所说至道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那么自然从忘忘中而生慧光。
《心印经》指出:上药三品,神与炁精。元神为心之主,元炁为身之主,元精为意之主。神动炁随,精亦因之而动,故而先言神,后言炁精。《玉枢经》先从养精入手,后又言神炁至精皆是此理。
人初生是为赤子,只因年渐长成,眼中见色,耳中闻声,鼻中嗅香,舌中知味,贪爱不息,习染渐深,是以情牵欲蔽,与道相违。人若能清其心,静其性,明其善,复其初,所谓忘形、忘我、忘忘。
进而安神以泰定安,养炁而圣智全,固精则慧光生,自然一念不生,诸尘不染,自然清静,与道合真。有人或许会说,天尊说《玉枢经》时先以诚入道而养精,以默而守而养气,以柔为用而养神,后面为何反过来呢?
其实很简单。祖师说法先令大众以养后天之精气神以至于生慧光,然后达到养先天神炁精的目的。有人或许会说,先天的神炁精和后天的精气神有何不同呢?白玉蟾祖师《心竟恁地歌》指出:
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炁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无始相比肩。识神实生于空,在人住胎时感三尸九虫而成识神。可见,元神和识神是母子关系。
丹经将识神和元神的关系称作子藏母胞。也就是说,先天的神是乾元祖性,其体本空,后天则是思虑之神。同样地,先天的炁是父母两精两炁相合而生的炁,后天是呼吸之气。先天的精是混元之精,后天是交感之精。
后天的精气神,虽有精炁神之名,而无精炁神之实。本是有形有象的三物而强名为精气神,只可支持身形数十年的运用。当然以上的理解仅仅是从神炁精角度分析,仅供初学者参考。如欲修道,还望参访明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