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数天命第十一
气数天命第十一: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看有故弄玄虚之嫌实为度人之法天以清浮之炁凝而成形,地以浊悻之质积而成象。九天之上无阴,九地之下无阳,阴阳混蒸以生死万物。天地之间,灵府洞宫处于名山,港通地下以通九地之炁,为空蒙之亢,日月分精烛于其内,仙圣分位理于其中。
人的禀受炁数所囿,如花木之开发,亦各有时,皆禀天地之炁。愚者常自昏昏,浊者常自冥冥,此乃自然而然,皆是风土禀受的分配而定。凡人的荣枯、贵贱、得失、屈伸、否泰、善恶、吉凶皆属东岳,并系地祇。
巡游世间,混杂往来,中界一念始举,地祇即录,分毫功过,报庆即行。地祇至灵,毫发无私。岳曹行报,时刻不差。后土皇地祇,掌握承天秉命之期,不知地下之音,土皇则不灭兆迹,闭不得仙。
凡人生处,若土厚水深,地气多寒,万物晚成,造化功厚而多寿。土薄水浅,地气多热,万物速成,造化功薄而多夭。人禀胎气清则为人慈善,端正忠孝,智慧聪明而乐仙慕道。
禀气浊则为人凶恶,邪佞狠毒,愚痴悖逆无道而不仁不义。混沌之象,大道之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玉枢宝经》曰:愚可以智,浊可以清,惟命俾之。欲得真道,必然不能受囿于气数、不受梏于天命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句经文中的惟命俾之“俾”字有的传承作裨。若作俾字,说明愚智、浊清的转化皆是养命的结果。何况数系乎命,智愚清浊的不同谓之数。说来说去也是一个问题,皆是强调炼命的重要性。
若作裨,有接补之意。说明愚浊要成智清必须以命来接补。也就是说,大众若能修道如能炼命以天地之精炁神以补自身之精炁神,自然能是愚浊之身变成智清之体。至于如何确认,这里不作定论。
可见,风土秉受不同,可以通过改迁修道改变。虽然智愚不同而清浊自异,然愚智和浊清也是可以转换的。《清静经》指出: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也就是说,能知浊知愚,自然能明清明智而与道合真。
《玉枢宝经》曰: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皆因气数天命的特殊关系,天尊说愚智浊清的问题与命相关后,又强调愚浊的问题也会因为风土秉受之气而受影响。同样说明修性对修道的重要性。
现存的《玉枢经》的注解、引文和分析中多以玉枢至道为《玉枢经》之根本,甚少讨论风土秉受的问题。有的注本中也将其当成祖师为下士或者中士立教之言。此次分析不再累赘作设教之论,专言修道之本。
《生天经》指出: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道力资扶。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处于太极之先,出于希夷之表。
不难发现,自无闻有见即是真道至此,天尊已将玉枢至道和盘托出。体此道者,莫非在昏昏之中破愚独见知,在冥冥之中辨浊独闻清。及其真精积久,交畅旁通。以至动天地,则上下交孚,而改风土秉受。
《玉枢宝经》曰: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以,愚之浊之。诸天闻已,四众咸悦。
那么,什么是机呢?天以斗为机,人以心为机。就天地而言,斗斡璇玑玉衡之柄,运阴阳造化之根。就人而言,心是百神之主、万化之君。神机合道,乃鬼神不测。《阴符经》指出: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圣人立天之道,以定人心也。人未生之时,先受一炁为命,后父母二炁相合,故乃成形。修道者,若能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愚智不同,则清浊各异,虽系风土禀受不齐,皆系造化之机。
知,此处有两种含义。若从表面看,即有知道之意。不知,则是忘心。天地皆取法于道,与其说天地神其机,不如说是道神其机。《道德经》指出:道法自然。这便是为何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而又称自然得原因。
道法乎自然,乃忘机之妙用,无心而应用,常用而常无。故而。能知自然者,即是进修之本。《阴符经》指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知其所以然,而不知所以然,名其所以名,而不知所以名。
如果说《玉枢经》前面讲的是用风、用土等问题,那么这段经文即说明火候的问题。性命之学,全在火候。火候逐节,全在自然,能知自然,则知二重天地,四个阴阳,亦是自然而然。
大众,功夫一到自然境界,则一动一静纯契天心,不容我丝毫安排。若用心意安排,即违自然,且离道远。有人或许会说《玉枢经》没有火候,其实天尊说法简单地说就是告诉大家没有那么玄乎的东西。
知的第二层含义,则可以认为其通智,如此不知则为愚。承接前文的愚智的问题。如果从这点分析来看的话,天尊说法时只是以智愚为例,分析了众生不能智的原因。至于浊清的问题,大众也可类比分析。
也就是说,智愚的本质在天地神其机。因为天地神其机而使人有智愚之分,皆称作自然。自然用妙,以接引众生入道。《道德经》指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正是因为下士的笑,才能体现出道的难得,入道之必要。若天下众生皆为上士,是否真有众生学道而入妙。以为如此天尊所说之法,大体如此。限于水平和篇幅,本讲如斯,仅供参考。 {:4_322:} 雷府玄晨 发表于 2022-3-23 14:33
太乙救苦天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