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诵玉枢第六讲
课诵玉枢第六讲:未习戒本不习经法是基本要求,课诵是希求皆应的根本课诵玉枢第五讲中,就雷坛程设问题通过斋坛、法坛、经坛等三个方面简单举例作了介绍。在雷坛斋醮、行法、诵经、礼忏时,宜如律如仪。鉴于之前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第六讲继续介绍一些雷坛的威仪。
《玉枢宝经》一般是在熟读《三官经》、《北斗经》等四品经后才能诵读的经典,经典的诵读必须经过传经才能诵读。有关传经的仪轨问题,将在授经安奉章分析,这里根据《正一威仪经》、《醮坛清规》简单分析。
1、基本戒律
学道求真,莫不先持斋戒。戒诸恶行,防众行之最。若不持戒,道无由得,然道经不师受,则行之不神。《灵宝升玄步虚章》指出:皆从斋戒起,累功结宿缘。葛仙翁认为:学道不修斋戒,亦徒劳山林矣。
《全真参访集》指出:凡全真未习戒本,不得习经法。礼诵功课,宜敬谨三时勿简。不得矫饰威仪,要人恭敬。不得多谈因果,希人布施。不得非时礼拜,欲礼拜观主宜于人静时默拜。不得见士俗便说当布施作福,不得对外教谈道法,不得强化施主财物,亦不得嘱托豪贵亲知募化。
后面的全真规矩,虽然是非醮坛、法坛和经坛的要求,但是皆与醮坛、法坛、经坛息息相关。未习戒本不习经法,是全真修道的基本要求。课诵时更不应该唯恭唯敬,也不能向外教谈道法。
就正一而言,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中同样指出: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参究为务,先求岩谷明师、草衣木食之士,开发万法根宗,精励香火,止佩一法、一箓、一职。也就是说,无论是行持何种道法、哪部经典,必须要有戒行和参究,不能只是觉得自己有法、有箓、有职就行。
当然,除了戒行参究之外,还需晨夕炼神养气,修持不怠,与神明交格,言行无慊。如此就会有道法之不灵,神将之不祐的顾虑。如果能这样做,纵然是职小法专,同样是灵验。
好名逐利,不修香火,荒怠修持,佩法再多,犹如商贾之负贩,箓职贵于高大,出处务于夸眩,耽肆酒食,矜伐怨欲,则不异井巷巫觋之徒。这样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诵持《玉枢宝经》。
张宇初天师指出:圆光、附体、降将、附箕、扶鸾、照水诸项邪说,行持正法之士所不宜道,亦不得蔽惑邪言,诱众害道。凡行符水之士,务以利济存心,以丹砂药术兼济,不得妄受资财,反与鬼神构怨,以至法术不验。亦不得滥授道法,轻泄玄机。
可见,天师同样不希望滥授道法,轻泄玄机。无论是入道之人、崇教之士,当注重自己言行,慎勿妄传经法。也就是说,斋坛行持监斋、法坛行法法官、经坛持经经师必须遵守相关天律,众人所畏不可不畏。
2、登坛要求
阆苑琳宫,实神圣庄严之地。黄冠羽服,乃抱朴守真之士。不肃威仪,道俗焉别?不持斋戒,修真何凭?故而,太上传经,垂唯道是从之训。祖师立教,有清规玄范之文。不能以道法自然,不知不罪等问题,自我安慰。
登坛之士,须洗手漱口,不能失仪,亦不能履屦不整。巾褐简履,不能临时交换。公事有阙,不得牵引非己之服。也就是说,在坛场上不能随便交换、穿戴不是自己的法服、巾冠、鞋袜、朝简等,也不能衣衫不整。
如果是常住道观的道士,必须穿道装,且必须道装整齐,不能错失威仪。醮坛、法坛、经坛各执事必须各执其事,不能或缺。诸如侍香者,香烟烟不能中绝。侍灯者,灯火火不能中灭。醮主内外不相检叱,音声高厉。
坛场上临时需要离开,必须先关告法师、监斋,然后一拜礼香,三拜而去。再次登坛,同样也要如此。一旦登座,皆需根据法师等级列座,不能倚斜、讲及世务、语言戏笑、绮言互聒等。如果是唱赞法事,更不能外人交言。
3、课诵玉枢
课诵,是道教基本词汇,诸如很多教派和传承常见某些道法、经典、咒语等作为功课长期诵读。《玉枢宝经》指出:当命正一道士,或自同亲友,于楼观、于家庭,于里社,釂水馈花,课诵此经,或一过,三五过,乃至数十百过,即得神清气爽,心广体胖。凡所希求,悉应其感。
也就是说,此段经文中说到的课诵此经即是指长时间诵读《玉枢宝经》。关于课诵《玉枢宝经》时间前面已经说过,可选择在每月初六日或者旬中辛日,或者每日持诵、本命等,具体依据自己传承和需要诵读。
天尊此处说课诵《玉枢宝经》的过数,可以是一过、三五过甚至数十百过。这里的数字当然是不是随便列举,大众宜从课诵《玉枢宝经》时悟解玉枢至道,规避天命炁数,才能算是真正的课诵。
一过,即一阳来复之象。三五过,即三花聚顶、五炁朝元之象。数十百过,即三万六千神为护法神王。战退强魔,元神复位,斩除三尸,身坐空玄五色狮子之上,凛然肃正其威仪,通身万神万炁悉归一心。
大众,若能悟此妙,内有默运绵绵如是之功,外则自有雷部鬼神时常照临,拥护其人,自然会有《玉枢宝经》所说的神清气爽,心广体胖,凡所希求,悉应其感。本讲如斯,限于水平,仅供参考。 {:4_318:} 感恩前辈分享,福生无量天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