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龙 发表于 2022-4-1 12:23:40

解冤驱病第一讲

解冤驱病第一讲:沉疴痼疾因元炁消减阳弱阴强所致,首谢皈命修持玉枢

从本讲开始开始《玉枢宝经》治愈沉疴痼疾和解冤释结等问题上的功用。原计划将本专辑定义为解冤释结,鉴于之前已经对解冤释结的问题已经专门开专辑介绍,故而本专辑重新取名是解冤驱病,仅供参考。
《玉枢宝经》曰:沉痾伏枕,痼疾压身,积时弗瘳,求医罔效,五神无主,四大不收。或是五帝三官之前,泰山五道之前,日月星辰之前,山林草木之前,灵坛古迹之前,城隍社庙之前,里巷井灶之前,寺观塔楼之前,或地府三十六狱冥官七十二司有诸冤枉,致此牵缠。或盟诅咒誓之所招,或债垛负偿之所致。三世结衅,累劫兴仇,埒其咎尤,厍其执对,皆当首谢,即诵此经。
从表面含义来看,此章分成三部分:沉疴痼疾的状态、成因以及化解方法。本讲主要看何谓沉疴痼疾以及沉疴痼疾的主要症状。限于水平,仅供初学者参考。

沉疴,即陈年的重病。伏枕,即伏卧在枕上。沉疴伏枕,即常年卧病在床。痼疾,即久治不愈的疾病。压身,即压在身体上。痼疾压身,即身体有久治不愈的疾病。沉疴痼疾,一般指久治不愈的疾病。
积时,即长时间。瘳,音chōu,即病愈。积时弗瘳,即长时间不能痊愈。求医,即请求医治。罔效,即没有效用。求医罔效,即四处寻医问药都没有效果。积时弗瘳和求医罔效,是指长时间不能治愈且寻医问药没有效用。

五神,即五官之神,不能自为用,其中有主之者。无主,即没有主宰。五神无主,则元神昏散,视听混淆。四大,即心精气身,全要元神、元炁主宰收摄。不收,即不能收摄。四大不收,则元气耗散,举止疲惫。
人身元阳为本,是生真气,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真气耗散,元阳失走,迨至元阳尽,纯阴成呜呼死矣。五神无主和四大不收,说明长时间精神状态不好。这与前面的沉疴痼疾包括基本所有的身体和精神疾病。
也就是说,普化天尊说此章的目的是为众生化解修道过程前后以及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身体和精神疾病。至于这种沉疴痼疾和五神四大的问题的成因和化解办法,后续经句中会详细分析。本讲主要看何谓沉疴痼疾以及沉疴痼疾主要有哪些状态。

沉疴痼疾,在身体病症本身而言是指长时间的卧病在床或者四处求医无效。除了身体病症之外,还包括长期养成不易改变的不良嗜好或习惯。也就是说,沉疴痼疾包括贪、嗔、痴、愚、淫、盗、酒、言、食等不良嗜好。
《度人经》曰: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形。这里的跛疴积逮和久病痼疾的表面含义,与《玉枢经》中说的沉疴痼疾的表面含义相同。是故,大众一旦遭逢宜首谢,诵持玉枢宝经。

人,为万物之灵,寿本四万三千二百余日,其神三万六千元阳真炁,本重三百八十四铢,内应乎乾。不知保而使之散,是以中道夭阏。乾者,六阳具而未知动作施泄,知此修行即神仙。《上古天真论》指出: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之初生时,身软如绵,坤柔之象。女子走七数,男子走八数。自十五岁至二十五,天癸施泄不止,则真炁亏四十八铢,存者其应乎姤。嗜欲之甚,加十岁则又亏四十八铢,存者其应乎遁。
又不知养,更加十岁,又亏四十八铢,存者其应乎否。又不知养,更加十岁,其亏七十二铢,存者其应乎观。又不知养,更加五岁,其亏九十六铢,存者其应乎剥。又不知养,八八六十四卦,元炁终矣。其应乎坤。
坤者,纯阴。人至于坤卦,去死不远,不复能修丹,其或戕败之甚者,又不逮此而尽。元炁消减,即是沉疴痼疾之本。既修此道,真神日壮,元炁日盛,复命返本,安乐长年,即是一时复形之因。

《上古天真论》指出: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是故,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不论是男子还是女人,既遇玉枢至道,又闻天尊圣号,即可死里逃生,何惧沉疴痼疾呢?倘若再不修,待至余阳已尽无常至矣,一口炁不来,鸣呼哀哉,岂不是大梦一场?是故,不论年老年少,总宜急早回头为妙。
回头想想,谁人没有沉疴痼疾呢?若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灵精尸虫所不能害,虚邪贼风所不能侵,刑冲克战所不能伤,凶危坎壈所不能起,以至于忘形忘我忘忘,自然跛疴积逮皆能起行,至少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就修道而言,身中疾病多阳弱阴强,积成沉疴痼疾,一得真火之候,犹如冬雪坚凝,牢不可破,到春日载阳,其气温和,任他久凝而坚之冰霜,也会见遇日而消融。也就是说,人身之疾,无非阴气凝结而成。
若得真阳之炁,焉能不化?玉枢至道,之所以能却病并非天尊有此神通,只是修持者天地真阳之炁而已。所谓药物,不过《心印经》所言之上药三品。就修炼而言,始而呼吸粗息,调回天地元炁收于丹田之中,积累日久而已。
葛仙翁曰:养胎入定之士,或有身体困倦,胸脯刺痛胀闷,吐出紫血三五碗,其病渐退,不必惊虑。此乃平日,用力劳伤心血之故耳。以后凡有痼疾沉疴,无不俱消。也就是说,修持玉枢至道,能令沉疴痼疾真正消失。

疴,即缠,长时间养成的习惯。以其下愚,缠于俗染,积习日久,所谓沉疴痼。若不能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如何能脱胎换骨而解尘劳,如何能一时复形而除痼疾。道教经典中不乏起死回生之法,返胎更生之诀。
信道之士,心多不坚。不信之人,怀不信之心,反坚如金石。此为修道第一沉疴痼疾。学道日久,邪淫妄语,贪名逐利,争强斗胜。此为修道第二沉疴痼疾。也就是说,修道难,难在入门和入定。本讲如斯,仅供参考。

伍肆叁 发表于 2022-4-1 20:03:59

{:4_318:}

雷府玄晨 发表于 2022-4-1 20:36:43

{:4_318:}

刘成龙 发表于 2022-4-1 21:03:03

伍肆叁 发表于 2022-4-1 20:03


太乙救苦天尊

刘成龙 发表于 2022-4-1 21:03:10

雷府玄晨 发表于 2022-4-1 20:36


太乙救苦天尊

zrai1991 发表于 2022-4-2 16:11:27

{:4_318:}

绒绒鼠尾草 发表于 2022-4-7 15:25:40

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4_31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冤驱病第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