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上清天心派九天应元雷坛:中元说生死
七月十五中元节,被认为是传统的“鬼节”,许多人惧怕鬼节,可鬼怪终究只是虚幻,哪比得上人类伤害的真实?我们上清天心派在祖师时代就一直不断告诫后辈学子,鬼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鬼怪一样的人心”。所以,中元节是需要我们自己在这个肃杀时期反观自己,是否有善良的“阳气”,而不是有鬼怪的“阴气”。所谓“超度”,是超越本身的意义、度脱阴阳两界的罪业。正因为有这种意义出现,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的诞辰,为何能赦罪?无非就是你自己是否反观自己,是人耶?是鬼耶?地官大帝为何露出凶恶的面孔?就是要用严肃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的问题。
我今天并不是要谈论鬼怪,更想说的是生死。或许生死的事情看的太多,我对这个观念很单薄。臧克家说过“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在玄学方面来说,有的人死了,但真的还活着,活在一个普通人看不到的世界。只是现实生活当中,更多的人在生的时候选择虚度光阴,但在老了以后,才能体会到时间的可贵。小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总和我描述极乐世界的样子,也有个老太太总和我说阴间的美好。很少看到年轻人诉说这些,原因在于年轻的光阴尚觉充盈,年老之人已感慨时日无多。
有人说,这是对死亡的恐惧所幻想出来的理想世界。不论是极乐世界还是阴间美好,都是对生活、对活着的向往。前一段时间的《罗刹海市》爆火,蒲松龄笔下的马骥或许就是追求理想世界的人,可现实生活总是与理想有所冲突。或许是我幼年接触儒家思想太早,思想较为丰富,尚在总角之年就常常思考生死之事。只是单纯的只认为有生有死,生就是活着、喘气。死就是躺下、冰冷。在《左传》、《春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了生死的问题,但幼年之时,《左传》的一段故事,为我解答了《论语》当中的一句涉及生死的问题,“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此生与死是什么关联?仁又是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当中的“崔杼弒其君”、“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完美的解答了什么是“仁”、什么是“生死”。当某种信念留给人间,生生不息,人虽死,仁却生。或许,这就是道教所说的“道炁长存”,道炁不灭,道则不灭。
这几天,有个小孩子问了我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烧纸”?我想,烧纸是寄托思念和情怀,也是看向死亡、看透死亡。生与死是一个哲学问题,忘与念是一种心灵力量。前不久,网传某地的祠堂要被拆,家中族人都出来保护祠堂。祠堂也好、烧纸也好,都是为了不忘记某些人、某些事,这种力量是凝聚力,也会发展成战斗力,更是向心力。这种力量让后人有奋斗之心,让前人有榜样的作用。一如我们不会忘记生养我们的爸爸妈妈、爱护我们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因为有这种感情,我们用火焰、黄钱来悼念,来支撑这种力量。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烧纸钱真的是一种感悟,动物害怕火焰,人类看到火焰是欣喜和感悟。这种力量带来了人类进化过程的里程碑式存在,也在许多时候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精神支柱。远古时期,用火焰来作为祭祀,是存在于典籍上的。现代社会,火焰也会带来更多思想上的感受。我看着燃烧的纸钱,不禁沉思,纸张如果是一个人,灰烬是他的灵魂?还是火焰是他的灵魂?如果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灵魂。从哲学角度来说,如果思想是灵魂,那么能发出炽热又能带来力量的火焰,无疑是纸张的灵魂。而灰烬只不过是不永恒的身体最后回归的原形,就像《好了歌》当中唱的一样“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最终归于平静,成为土灰一捧。
当然,领悟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正站在同村人家田地里。看着被我点燃的秸秆堆,发出炙热的温度,烘烤着我,也提醒着我。虽然,我烧了作业,点燃了玉米秸秆堆,可能也唤醒了某种灵魂深处的鸣响。灵魂深处的鸣响到底响不响,我不太记得了。我只记得那一夜,村里的狗都不叫了,回荡着尽是我哀嚎的回响,那真的是很响。但,也让我明白了,我这一生到底要做些什么。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生死的意义。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那一天挨揍的疼痛,我是忍受过去了,应该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才能忍受到活下来。生死如同季节,就像《兄弟俩》这本书中所说的“季节最不留情,也最实在,不管你笑也好,哭也好;不管你得意也好,失意也好;不管你希望时间过得慢点儿也好,过得快点儿也好,季节该到的时候,还是会准时到达。到了该开花的时候开花,到了该下雪的时候,一准儿下雪,绝不羞羞答答地憋着,更不会好心好意地为你而拐个弯儿:别在这儿下吧,先到别处下了,或者别纷纷扬扬下那么大,下得小一点儿吧,意思意思就可以了。这正应和了那句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问我领悟到的意义是什么,那么我只能用一句话回答“我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就是这样。可能看官无法理解,用《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局来说,可能就是“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也或许是那句“因为,它就在那里”。
作者:于子申道长写於:微信公众号正一上清天心派九天应元雷坛版权原创声明:本文为于子申道长原创文章,首发於个人朋友圈及正一上清天心派九天应元雷坛微信公众号、上清天心派九天应元雷坛微信公众号和正一上清天心派九天应元雷坛论坛、官微。正一上清天心派九天应元雷坛愿意为弘扬大道尽一份力,文章可以转载和引用,但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与作者并禁止商用。若强侵冒占,恶意修改文章、洗稿,或有商业商用行为,作者将保留相关追究权利。
其实我感觉来说,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于亲人的思念 道长慈悲,福生无量天尊
{:212:}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 {:4_318:}
{:212:} {:4_318:}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