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天心清彦 于 2020-7-13 10:18 编辑
转帖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可能对遍布在全国各地名山大川里的道观庙宇有所疑惑,比如北京白云观,武当山有玉虚宫、长春观、八仙宫、楼观台等等,这些闻名遐迩的道教十方丛林为什么都会取名宫或观呢?
宫在古代是对房屋的通称,并没有特殊含义,《尔雅·释宫》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秦汉之后开始给“宫”赋予了特殊尊崇的涵义,成为封建帝王住所的专用词,并出于对长生的追求,竭力模拟先秦观念中的仙山神府,其建筑往往华丽异常,表现的是帝王所住宫殿就好似神仙居所,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观,据《尔雅·释宫》,观谓“宫门前之双阙”。因此“观”也是一种建筑形式,即大门两边供眺望的楼阁,古人又称之为“阙”,汉代祠庙、陵墓门外侧多立双阙,即“观”的象征,成为祭拜祖先神灵的入口建筑,以此通仙。显然,“观”与奉祖先神灵崇拜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道教庙宇是祀神之所,一些由帝王兴建的庙宇和规模较大的庙宇,经过帝王的颁赐名额亦可称“宫”。封建帝王提议兴建的庙宇,自然是“敕建”的了。如唐玄宗造太清宫以祀老子。
道教称宫的庙宇,一般都是要经过封建帝王的特许或“赐额”。宫是道教庙宇最隆盛的称谓。
元太宗乃马真皇后执政时的第三年即公元1244年,山西永济县的永乐祠被烧毁,朝中大臣们议论,认为永乐祠是吕纯阳的仙迹,“祠而祀之事涉简陋。可改为纯阳万寿宫”。命李真常选道望隆盛,人所具瞻者,前往修建。李真常派潘冲和前往,以几年时间建成,直到现在还称作“纯阳万寿宫”。由于该宫地处永东镇,故俗称“永乐宫”,是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纯阳宫的全称就叫做“敕建大纯阳万寿宫”。
金·明昌六年即公元1195年,“朝省新法,以祖庵无敕额,例没于官”。当时毕知常住持祖庵,他于承安丁已年即公元1197年到山东去见邱祖,邱祖把所有资财倾囊尽付给他,并且亲作疏文,叫他作重修建的准备。公元1198年春天,毕知常来到北京,当时王玉阳正被征召在北京,玉阳通过一些关系,“买祖庭为灵虚观。”到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的七月间,经李真常的奏请,改祖庵灵虚观为重阳宫。
西安八仙宫,原名八仙庵,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和光绪皇帝逃难到西安,曾临时住过八仙宫,经李宗阳方丈的奏请,钦赐“敕建万寿八仙宫”匾额,遂由庵升格为宫。
道教庙宇称“观”始于陕西周至县古楼观,即终南山楼观台。《渊鉴类函》居处部四,引《释名》曰:“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周康王闻拜为大夫。以司观望,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即观之始也。”
《稗史》:“周穆王好神仙,召尹轨,杜仲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因号观,由是奉神仙之地皆名观。”《史记·封禅书》公孙卿日:“仙人可见……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蜚帘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这就是道教庙宇称观的由来。
观,也有些是皇帝诏命“敕建”的,尤其是宋代,实行一种“祠禄”制度,于各路、府、州著名宫、观中“概置提举、提点、管勾等官,以臣僚任之,为养老投闲之职,授以祠禄,谓之奉祠焉”。
宋真宗作玉清昭应宫,以夜继昼,七年乃成,凡二千六百一十楹,王安石就有上乞宫观的札子。其《乞宫观第一札子》云:“乞以本官外除一宫观差遣,于江宁养疾”,南宋朱熹也曾受“主管云台之命”。
虽然当时华山下的云台观,地属金朝管辖,朱熹未能实际管领,但他曾说:“愿为希夷直下诸孙”。在他的著作上尝署名“云台外史”或“云台真逸”,可见他受命以来对云台观的向往。
这些传承下来的道教庙宇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道教门人的守护,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也保留着那些遗失在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写毛笔字,穿道袍,蓄发,纶巾……种种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影像,其实是道人们的真实生活。
在传统文化逐渐被重视的今天,道教宫观不失为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