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天象地
道教斋醮法坛的结构,具有宗教象征意义,无论是在露地建坛,还是在宫观屋宇内立坛,皆法天象地,分布日月五星,和合阴阳,正天宿度,立纂舒坛,以凡阳之地,变为金阙瑶阶。《隋书·经籍志》载道教斋醮坛法说:其洁斋之法,有黄箓、玉箓、金箓、涂炭等斋。为坛三成,每成皆置绵蕝,以为限域。旁各开门,皆有法象。斋者亦有人数之限,以次入于绵蕝之中,鱼贯面缚,陈说愆咎,皆白神祇,昼夜不息,或一二七日而止。
这种"绵蕝",就是古代束茅为祭之法,是原始宗教简陋祭俗的遗存。道教的绵蕝将坛场围起来,形成斋醮的神圣仪礼空间,与世俗的凡间相隔离。至唐宋时期,此绵蕝已经改用青绳,系在坛场四周的花柱上,道教科书称之为护净、隔凡,也是区分神圣和凡俗之意。正如明王绅《醮坛云梯》诗曰:"仙家咫尺隔尘凡,寂寞当年古石坛。"
三级以象三才
道教最通行的三层坛的结构,具有特殊的宗教象征意义。《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十三说:"建三天总气坛,上层法天,中层象人,下层体地。"道教认为法象莫大乎天地,斋坛形状即法天象地,因此无论何种坛式,上层皆为圆形。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说:"圆坛事天,古今通制,高八十一尺,数之极也。"《黄帝内传》说:"帝筑圆坛以祀天,方坛以祀地。"先秦祭天用圆坛以象天,祭地用方坛以象地,正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历史上道教的确建有此类圆坛,南岳紫虚阁的魏夫人仙坛,高一丈二尺,顶上圆平,约阔一丈,取名为飞流坛。《大涤洞天记》卷中说:"升天坛在山中峰之上,又名法象坛,上应天而圆,下应地而方,中应易卦而八角。"金大定十四年(1174)建成的中都十方大天长观,设虚皇醮坛三级,也是按照法天象地的坛仪格式。
郝大通《太古集》卷三有三才象三坛之图,上坛为圆形,中坛为八出形,下坛为方形,其论三才曰:夫三才者,天一地二人三也。今则不然,所谓天在上,地在下,人立乎中,以象三才,非取一二三,惟取上中下品是也。故知上品类天之万象,以明十干之类是也。中品类人有万事,此者皆自天下,自地之上而居于中,以明八卦五行之属是也。下品类地之万物,以明十二支位是也。此具三品,以证三才。《易》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天道广矣,地道大矣,人道备矣。天道虽广,若不以人法之,而天道不能显著。地道虽大,若不以人则之,而地道不能成就。惟人道独能法则于天地,变化于万有,兴废于万事者,亦自此而然也。
道教的三级法坛,体现了古代天地人三才的哲学观念。《徐仙翰藻》卷十一《戒监坛榜》,对三级法坛的象征意义描述甚详:"三级以象三才,登降施;八方而取八卦,排布森严,星为纬,宿为经,天有门,地有户。绛绳七十二丈,月气候之流行;图纂八十一竿,合阳奇之通变。"明周思得《上清灵宝大成济度金书》卷二十四说:"立纂舒坛,法天像地,当遵灵宝大法。自上古以降人间也,师师授受,代代相传。"当代道教建坛,多在宫观殿宇之内,或在庙台之上,属于变通的作法。当代道教斋醮虽未默守古代三坛的成规,很少建立三层法坛,但一些科仪法事的仪节演示,仍然具有三层法坛的象征意义(参见《道藏·道门定制》第31册第739页)。
八门九野
道教炼度科仪建立水池火沼,融入了易学八卦的思想,象征天地之形状。水池内方外圆,水池中心成坎卦,方圆五尺,水池内凿刻符文,安放于斋坛东北角上。火沼内圆外方,火沼中心成离卦,方圆阔三尺,火沼内凿刻符文,安放于斋坛东南角上。水池盛真水,火沼盛真火。炼度坛的圆池、方沼,以直观的形式象征天地。
据《灵宝玉鉴》卷十五记载,宋代行施食科仪,要设斛食坛场茭郭。茭郭分列八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休门、生门、伤门。茭郭中央建大斛,或列四十九小斛,茭郭按分野建九州大社会旗,这又是九州分野的仪式象征。
法灯
斋醮灯仪坛场设置的法灯,更具有明显的宗教象征意义。据北周道经《无上秘要》记载:三皇斋坛四方各设九灯,称为列四九之灯,法象三十六天。盟真斋在斋主家中设坛,于坛场中庭安一九尺高的长灯,在长灯上燃九盏灯火,九盏灯火象征上照九玄诸天福堂,下照九地无极世界。金箓斋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燃灯,其燃灯规定是:春天燃九灯,也可燃九十灯,或者九百灯;夏天燃三灯,也可燃三十灯,或者燃三百灯;秋天燃七灯,也可燃七十灯,或者燃七百灯;冬天燃五灯,也可燃五十灯,或者燃五百灯;四季则燃十二灯,也可燃一百二十灯,或者燃一千二百灯。金箓斋灯仪的春九、夏三、秋七、冬五,四季十二,就是根据五行本数而定。
幡幢
道教斋醮坛场布置的幡幢,其形制亦具宗教象征意义。道教坛场的青玄宝幢,是用青缯四丈九尺,顶上作八角形大宝盖,八角悬小幡八首,中间悬大幡,宝幢的九幡表示上绝九光,亦象征九州分野。
道教斋醮坛场的建幡,用于招抚孤魂,象征朝拜玉皇的天梯。设幡亦表建醮日数,如三朝醮即设三幡。幡的形状也有法象,《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说:道家所用之幡,以表天地人三才之象。幡顶用桐梓木制作,上绘日月星辰云霞,并画天尊象以表天。幡腹九天帝之名,幡脚用龙凤两边带,取象于手,以云龙飞凤为副,取象于人。幡坠脚亦用桐梓之木,画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于地。
坛场即道的空间
道教斋醮的坛仪,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道教祭坛深邃的文化意蕴,为道教学者所重视。道教的坛本身就是山。一处秘密而被遮盖(因此是内部)的封闭之处,被称为道场,也就是道的所在或范围。……主祭的道士不是位于坛之上,而是多重层级的山(坛)环绕着道士。
也就是说,道士在山之中;在道的空间里。坛为山之推测,或许来自山中祭坛的直感,可谓是饶有兴味的想象。五代张若海《玄坛刊误论》说:"法象三天,建立坛级,法师升坛,已在三天之上。"坛场作为天界的象征,应该是《国语·楚语下》"绝地天通"观念的形象化,而"天坛"一词的内在意蕴,或许正在于此。
总之,道教的坛仪法式,是法天象地而立坛,列斗环星,八卦九宫,十方三界,玉京金阙,汇集坛中。道士登临祭坛,心融玄妙,运神会道,三界尊崇,万神朝礼,即可步罡踏斗,焚香祭祷,演示各种科仪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