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枢至道第廿一:不明用默似讷知谨圣智全之理,当知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玉枢宝经》曰: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
玉枢至道第二十一讲继续分析为何能知谨则圣智全。前面二十讲中尚德对玉枢至道的入门功夫进行了很多阐述,或许很多都已经看的迷糊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普化天尊所说之法的基础仍然是保养精炁。
为了使大众能对玉枢至道的入门功夫有个简单的了解,在开始分析圣智全的问题前再将这些内容作个简要的总结,以供初学者。
也就是说,第二十讲中所讲的能知止则慧光生,皆因用诚似愚,以愚可后天之智,保养先天之精,进而先天慧光生。《道德经》指出:知人智者知,自知者明。静者生智,定则生慧。其中之理,不言而喻。
何为圣智全呢?《道德经》指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民性丧其真纯,而离于朴古,故圣智出。圣以能化为体,智以知人为用。上以圣智临下,则民争事于圣智之迹。而不知所自贵者,逐末反本,重为民害。
《通玄经》指出:闻而知之,圣也;见而知之,智也。故圣人常闻祸福所生,而择其道。智者常见祸福成形,而择其行。见可而为,知难而止。圣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祸福所生;智者先见成形,故知祸福之门。
圣人知吉凶倚伏,察其未形,故治于未乱。智者知祸福相倾,监于已兆,故不游其门。闻未生,圣也。先见成形,智也。无闻见者愚迷。闻未生之事,非圣如何?睹已形之祸,非智如何?无闻无见,真谓愚迷。
或许很多人发现《道德经》要求修道者应当绝圣弃智,而《玉枢经》则似乎在通过修炼达到圣智全的状态,这样是否有冲突呢?道教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
同样地,阴者阳之配,亦阳之贼,故以魂载魄而营之,使其阴阳调和,两不相伤,而德交归焉。圣人抱一不离,心无一物,渺渺淇淇之内,其间守神,杳杳凝凝之内,其神自真。专气而不杂,致柔而不暴,犹如婴儿。
圣智全,即无为则无不为的圣智。天门自开,地户自闭。天门,即精神往来之所。天门开阖,则神能出入,可坐于一席之间,神游于无方之境。然神游不已,则神有所不及,所以欲其静而与阴同德。
元神既静,真性自明,可以鉴天地、照万物,可谓明白四达。圣智全是用谨养炁之果,智而似讷不辩,慧而不用,实智若愚,定慧相资,知恬交养,与天地同其体,与造化同其功,其道可以生万物,其德可以畜天下。
也就是说,拥有圣智,但不圣智。所谓生之而不有其功,为之而不恃其为,长之而不为之宰。所谓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不恃。文章最后说明一种奇怪的现象,大众如有遇见宜深重明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的圣人多了起来,多则几十年,少则七八年到处出现所谓的紫微圣人、弥赛亚等。自称是此圣人者比比皆是,著书立说者鼓吹休明,尾随吹捧者弹冠相庆。
试想一下:真有如此圣人,尚不知守道者知谨和用道者知微的道理?尚不知守道者知谨,如何能知谨而圣智全。若有凡愚之巧辩,如何振文化之大兴,命运之构建。《道德经》指出:五色令人目盲。
很多人以物欲障其心目,不能见天地之化,故而圣人立教,收视反听,黜聪明、离圣智为急务。人能寡欲,则得颜子坐忘之心斋,故而普化天尊说能知谨则圣智全。本讲如斯,限于水平,仅供参考,慈悲慈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