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冤驱病第十讲:寺观塔楼前遭遇鬼魅妖魂野道虚耗宜皈命首谢诵持玉枢
《玉枢宝经》曰:或是五帝三官之前,泰山五道之前,日月星辰之前,山林草木之前,灵坛古迹之前,城隍社庙之前,里巷井灶之前,寺观塔楼之前,或地府三十六狱冥官七十二司有诸冤枉,致此牵缠。
寺观塔楼,这里可以理解成宗教活动场所,即现在常见的寺观教堂。为何寺观塔楼能代表所有宗教的活动场所呢?寺,原是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来将九卿的官署称作九寺,历代略有变动。
九寺,即光禄寺、太仆寺、太常寺、宗正寺、大理寺、卫尉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等。其中,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明时掌牧马政令。
太常寺掌宗庙礼仪。宗正寺掌天子宗族事。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卫尉寺掌门卫屯兵。鸿胪寺掌赞导相礼。司农寺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禄米供应等事务。太府寺掌管宫廷库藏、出纳官僚俸禄,管理物价。
外来宗教相继传入中国后,都曾先后将其宗教活动称作寺。宗教称作寺则源自鸿胪寺。比如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即洛阳白马寺。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早期称礼拜堂等,元代以来多称清真寺。
基督教刚传入时称作景教,将其宗教活动场所称大秦寺、十字寺等。另外,摩尼教传入时将其宗教活动场所也称作寺,比如摩尼寺等。有的地区的道教活动场所也称作寺。也就是说,国内各宗教场所皆有称寺的说法。
观,是道教宗教活动场所使用最广泛的名称,比如白云观、玄妙观等。观的起源则源自尹喜曾于终南山建古楼观而观星望炁,后因侍老子说《道德经》而沿用至今。也就是说,道教的观其实有观星之意。
塔在宗教中使用相对比较普遍。比如佛教用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的舍利塔。伊斯兰教用以召唤信众礼拜的的宣礼塔。基督教教堂上导引进入教堂礼拜的人们注意天堂的上帝的尖塔。
道教宫观中也建有塔,比如北京白云观清雍正敕赐安奉罗公遗蜕的罗公塔。现在也将很多比较高耸的建筑称作塔,比如电视塔、瞭望塔、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等。也就是说,塔在宗教活动场所中比较普遍。
楼,是战国以来两层以上建筑,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使用都比较普遍,比如土楼观、大悲楼等宗教场所,岳阳楼、黄鹤楼、土楼等文化生活场所。也就是说,寺观塔楼可认为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场所内外的建筑。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灵坛古迹和寺观塔楼有何不同呢?虽然有重合的部分,但是至少有两种不同。首先,寺观塔楼更偏重宗教,灵坛古迹则侧重社会。其次,寺观塔楼更偏重自招,灵坛古迹则侧重碰到。
再说灵坛和寺观有何不同呢?就道教而言,灵坛多是道人设立用个人行法、阐教的坛所。比如正一道士在家堂香火中设立的雷坛,作为个人坛靖来安兵设教之用。寺观则是道人设立的公众朝拜或开展宗教活动的建筑。
比如洞天福地设立的供奉得道真仙或先贤的坛所,现或废弃或改成道观,或者成为其他宗教活动场所。比如道教第八洞天华阳洞所在地见有元符万宁宫,第二十二福地光天坛曾见有光天观现为佛教上封寺等。
宗教活动场所本是神圣的朝拜之地,为何会在宗教活动场所反而能引起牵缠而导致沉疴痼疾、精神不济呢?那些年久失修的废弃寺观塔楼,那些佛教双修、五大宗教圆融的布道士等。
《罗天大醮经》指出:若有官私干事,或误道幽静、深山孤庄、旷野园林、密暗之处,凶恶寺观,鬼魅极多,妖魂不少。或家有众魔,野道虚耗,精邪疾病,水火刀兵,灾厄刑狱一切不祥之事,闻其灵文之名,悉皆消灭。
宗教鱼龙混杂,经常被忽悠也是比较普遍的。诸如假和尚、假道士、假牧师、假阿訇等,不仅仅不学无术骗吃骗喝,而且以盲引盲诱众害道。很多人一知半解怀揣生意经、平安经,便起随便“度人”、割韭菜的心思。
话说回来,多少神经病不是因为信奉宗教以后形成的,诸如路边见人就教人信主念佛的。就道教而言,学点功夫、命理、奇门皆可以收徒皈依道教,依据网络那些所谓的过经视频和讲经稿件哄骗迷人。
也就是说,寺观塔楼不见得皆是正道所在之地,可能早已经商业化、妖魔化了。是故,若在寺观塔楼之前有诸牵缠而生忧患,也可首谢皈命普化天尊,称念普化天尊圣号,诵持《玉枢经》。本讲如斯,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