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难学难精,历代医家多有作歌诀以示教者,但目前尚未见到以“千字文”文体编写五运六气理论的论著,不免有所遗憾。
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三字经》流传最广的版本是由南宋王应麟编撰,后世学者不断增补修订而成的。清代医家陈修园仿《三字经》文体,编纂《医学三字经》,而与《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并称为中医启蒙教育的“四小经典”,被广为传颂。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所编写,全文1000字均取自王羲之的墨宝。元代日本医家惟宗时俊仿写《医家千字文》,阐述中医历史典故,于1936年被陈存仁收入《皇汉医学丛书》。
五运六气理论作为中医经典理论,文辞古奥,难学难精,历代医家多有作歌诀以示教者,如吴谦等编纂的《医宗金鉴》中就专列《运气要诀》。尽管五运六气相关的歌诀不少,目前却尚未见到以《千字文》文体编写五运六气相关内容的论著,不免有所遗憾。
因此,笔者不揣浅陋,仿《千字文》文体,以明代王肯堂《医学穷源集·运气总论》为蓝本,旁参《黄帝内经》原文及后世诸家之作,把五运六气理论涵盖的干支甲子、主运、客运、岁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胜复郁发、五行相属等基础知识汇编成四言歌诀,全文共1000字,虽非字字不同,却亦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文中参以简要的注释说明,希冀对五运六气学术的传承和普及有所助益。
在昔洪荒,历度未彰,
天以成化,人顺得昌。
沿至轩皇,风气渐扬,
疾患间作,以咨贤良。
岐伯大鸿,不惮辛烦,
缕述条陈,运气名章。
天元五运,微旨五常,
气交六元,至真要谙。
阴阳大论,六节藏象,
刺本虽遗,温舒补亡。
上言五运六气学术发展源流。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咨问岐伯、鬼臾区(号大鸿)等先贤,而作运气大论传世,即“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七篇大论,由唐代王冰次注《素问》时补入。
宋代林亿等校正《素问》时,认为这七篇大论可能是古书《阴阳大论》的内容。而《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六节藏象论”内容也有涉及五运六气理论。
另有“刺法论”“本病论”两篇合称《素问遗篇》,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佚失,至宋代医家刘温舒撰写《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方予补入。这些重要的篇章系统阐述了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天道有常,气化为纲。
干支甲子,构建其框,
知常达变,融通为上。
甲己化土,乙庚金刚,
丙辛水润,丁壬木扬,
戊癸炎火,岁分阴阳。
主运有五,顺时流转,
春木夏火,长夏土安,
秋金冬水,循道如环。
客运大小,随岁转换,
初同岁运,亦相生然,
五音建运,太少相伴。
以上阐述五运六气理论的核心是气化,以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为理论工具,构建基础框架,在学习理解时,要知其常,又要达其变,不可拘泥机械推演,最终达到融通运用的境界。
天干化五运,形成岁运、主运、客运等概念。岁运又称大运、中运,每年因年干不同而化为五行五类,又年干为阳干(甲、丙、戊、庚、壬)之年,岁运太过;年干为阴干(乙、丁、己、辛、癸)之年,岁运不及;主运则每年固定分为五个小运,顺一年五季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顺序流转;客运每年也分为五小运,其初运与岁运相同,之后四运按五行相生、五音建运、太少相生的理论顺时循环。
若言六气,主客晓然。
主分六步,春生消寒,
廿四节气,时令各掌。
厥阴风木,春时主常;
少阴君火,初夏正暖;
少阳相火,盛夏炎燃;
太阴湿土,长夏为安;
阳明燥金,秋气横荡;
太阳寒水,冬日收藏。
若推客气,先明终三,
终同在泉,司天位三,
三阴三阳,依次循环。
子午少阴,君火司天,
燥金在泉;丑未太阴,
湿土司天,寒水在泉;
寅申少阳,相火司天,
风木在泉;卯酉阳明,
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辰戌太阳,寒水司天,
湿土在泉;巳亥厥阴,
风木司天,相火在泉。
岁半之前,司天统辖;
岁半之后,在泉主管;
上下交互,气交之方。
以上阐述六气中主气、客气、司天、在泉等概念及各自主时特点。地支化六气,每一气主4个节气,主气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的五行相生顺序排列,年年固定不变;客气则根据每年年支不同而变化,每年客气三之气与司天之气同,终之气与在泉之气同,在此基础上,客气六阶段按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三阴三阳的顺序排列。
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亦具有厥阴少阳、少阴阳明、太阴太阳相对应的特点。司天之气居上,是轮值主司天气,主司上半年的气候变化,位置在三之气上;在泉之气则与司天之气对应而居下,统管下半年的气候变化,位置在终之气上;司天、在泉上下交互之中,岁运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岁运又名中运。
气或有余,亦有不足;
气运迭移,阴阳消长;
未至而至,曰气太过;
至而不至,谓不及然。
复有平气,太过得制,
不及得助,和气以常。
太过之岁,其气为专,
若施正化,便可为安。
不及之岁,其气杂然,
和则化政,为气之常。
上言五运三纪,即岁运的太过、不及和平气之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
六气之胜,所胜者伤,
藏气相应,复亦如伤。
胜复之作,动不当位,
后时而至,衰盛异常。
寒暑温凉,盛衰之用,
其在四维,差凡度卅。
胜气未尽,复而再胜;
复亦如是,止于相当。
胜常前三,复多后三;
或待气发,当时甚然。
胜为天灾,其机难揣;
复则可待,相时而安。
主客之气,虽胜无复,
时过则已,六步转换。
主逆客从,佐利和宜,
安其主客,适其温寒。
上言六气胜复的基本特点。六气胜复主要表现在客气的胜复上,胜复之气的发生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大体胜气多发生在上半年(前三气),复气多发生在下半年(后三气),上半年有胜气出现,下半年就有复气出现,可以提早预防。
而主客加临的胜复则有胜无复,这是因为主气和客气之间虽有相胜,但由于它们都有自己的相应时位,时位一过,相胜状态就解除,所以有胜无复,具有“主胜逆,客胜从”的特点。
五郁之见,各有兆彰,
郁极乃发,待时而作。
木郁之发,叶阴草偃,
虎啸岩岫,松吟高山;
火郁之发,冰雪山川,
华发水凝,午泽焰阳;
土郁之发,蜉蝣生灭,
云横天山;金郁之发,
山泽焦枯,土凝卤霜;
水郁之发,太虚深玄,
气犹麻散,微见黑黄。
风行数变,发无恒常;
火土金郁,发于时旺;
水郁随火,发因惮阳。
木郁达之,火郁发散;
土郁夺之,金泄宣降;
水郁当折,逐导渗畅。
上言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郁之发的物候、气候特点,发气之时及对应治则治法。
运气相临,不期而然,
验之星脉,物气相参。
木曰岁星,火为荧惑,
土镇金白,水辰明暗。
三阴厥弦,少钩太沉,
少阳浮大,明短太长。
五藏五官,谷果实养,
五虫五畜,色味音彰。
木肝主目,麻李核藏,
毛虫遇鸡,苍酸角唱。
火心主舌,麦杏络缠,
羽虫见羊,赤苦徵响。
土脾主口,稷枣肉香,
倮虫和牛,黄甘宫弹。
金肺主鼻,稻桃壳含,
介虫与马,白辛音商。
水肾二阴,豆栗濡染,
鳞虫畜彘,黑咸羽扬。
上言先贤认为某运气的出现,要参考相应的五星、脉象、物候、气象特点等。如木、火、土、金、水依次对应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五星,运气盛则对应的五星偏明,运气衰则对应的五星偏暗。
脉象上三阴三阳也有对应,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其脉大而浮,阳明之至其脉短而涩,太阳之至其脉大而长。再从物候上说,不同的五行属性对应的五藏、官窍、五谷、五果、五实、五虫、五畜、五色、五味、五音等均各有差异。
又应五时,五化五政,
五气五用,五候令常。
木应春时,生荣发散,
气端曲直,温和风扬。
火应夏时,蕃茂明曜,
气高燔灼,炎暑热浪。
土应长夏,丰满静安,
气平高下,溽蒸湿泛。
金应秋时,坚敛劲苍,
气洁散落,清切燥伤。
水应冬时,凝坚流演,
气明沃衍,凝肃令寒。
以上则从气象上说明了不同运气状态下,对应五季、五化、五政、五气、五用、五候、五令等不同五行属性的气象物候特点。
五运六气,先圣遗产,
内经明珠,岐黄桂冠。
杏林学子,深入经藏,
潜心求索,验之临床。
传承精华,明其浩瀚,
守正创新,中医弘扬。
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中的精华内容,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歌诀记忆法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方法,本文仅通过歌诀形式对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内容略作讲解,因篇幅所限,对五运六气标本中气、相关病证、治则治法、南北政等内容尚未阐释,学者若欲进一步学习,当认真研学《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便更好地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和利用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