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43|回复: 0

[其他] 道教说,简单点,幸福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0 09: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实不是繁,而是简,大道至简,简就是要“简易”、“简约”,就是要少思、安闲、轻松。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时曾总结说: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



由此而来,“从简”便成为道教应物处事的重要指导思想。



“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唐代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



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



庄子说: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坐忘论》中则说:

“是以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



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二是要明白什么是无益于生的;三是要安闲无累。



对于如何做到以简处事,孙思邈真人则提出了十二少的方法,即“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保持了这十二少,即守住了生命生存的根本。



由此可见,简单生活即由心灵的虚闲开始,抛弃一切牵绊,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与“道”同游。



日常生活也应是以简易为好,天天美味大餐于身体也不一定有益,反而可能生害,诚如司马真人所说:

“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





从简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崇俭抑奢”,这也是道教的传统美德。



道祖老子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所谓“俭”,即节约,包括对物质追求的节制和个人贪欲的抑制。



老子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受制于名缰利锁,不仅会大大地损害身体,更会妨碍体悟大道。



因此,老子倡导“少私寡欲”,恬淡俭啬,节制物质欲望和个人私欲。



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



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简才能达到轻松,放松我们的心情。



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郁,多一些开心,多一些快乐,像云一样逍遥。



在上个世纪早期就有人曾经预言:

“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生活。”





一贯以崇尚金钱和成功著称于世的美国人,也对过去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厌倦,不少人甚至宁可放弃高收入和为事业疲于奔命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少赚钱、少消费和求得快速成功,换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过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



阅读有价值的书籍,写诗,唱歌,欣赏艺术,学习新语言,到公园散步,去大海游泳,观看日出及日落,或去听小鸟唱歌——这种诗意而浪漫的生活方式看上去简单无比,实行起来却无比艰难。



我们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奢华的生活可以忙碌几年、几十年,却舍不得花费几个小时享受生活。



舍弃物质而重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很难让人做出选择,神仙逍遥的道教思想,可以让我们从中寻找解开困惑的钥匙。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贪心也在快速膨胀,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



就像《道德经》中所说: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这些话语让人们体悟,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则不可复得。



懂得了这一道理,便不会为声色财富这些个人私欲所牵累,自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去奢去贪。



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



由此通过确立珍爱生命这一价值取向,来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淡化人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肉体健康和精神自由。



如此,才能最好地享受生活,实现体悟大道的人生理想。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清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首页|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官方微店| 正一上清天心派九天应元雷坛

GMT+8, 2024-11-5 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