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3|回复: 0

[弘道] 玉枢至道第十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0 11: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枢至道第十九:用道修道当知微慎微明微不躁进妄动,宜施妙力斡大象

《玉枢宝经》曰: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
知止,是以诚入道的功夫和用愚的基本要求。知谨,是以默守道的功夫和用讷的基本要求,贯穿修道始终。知微,是以柔用道的功夫和用拙的基本要求。玉枢至道第十九讲主要分析知微。

在通行版的《道德经》中微字出现四字,在了解知微之前先带大众看看《道德经》中的微是何意?也就是说,通过《道德经》中的微来分析《玉枢经》中的知微,限于水平和篇幅内容仅供参考。
《道德经》指出: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玉枢经》中普化天尊对卿师使相和雷部鬼神等宣说玉枢至道指出:无闻无见,即是真道。也就是说,前面的内容相似。《道德经》中将搏之不得定义为微。那么,何为搏之不得呢?
《悟真篇讲义》指出:视之不见其色,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形,是恍惚杳冥之状。罔象中有象,无形中有形,虚实生白,从无入有。妙道幽微,实非世间声色形法而求得,用道皆不可着有形之象。

就修道而言,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实而形有者,真阴真阳。同类无形之物,虚而无者,是二八初弦之气,有气而无质者。两者相形,真一之炁生发,凝而为一黍珠。也就是说,知微亦即慎微。
大众,若以能开慧目以观真色,则视之可见。启玄耳以听希音,则听之可闻。施妙力以斡大象,则搏之可得。常人所以不能者,五色盲于目,五音聋于耳,五事蔽于心。就内炼而言,大众宜寻师启教。

《道德经》指出: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道无可见,因人可见。人何能仙?以道而仙。也就是说,自古以来修道者,往往是知微者,令人无从测识。
其内之真不可得而测,其外之容不可强而形。心心慎独,在在存诚,如豫之渡河,必须等待冰凝而后渡。若犹之夜行,必须等待风静而后行。故而知微则不躁进、不妄动、不放肆、无凝滞、不雕琢。

人道之治乱安危,犹如天道之盈虚消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屈原若知此道,则忠而不必沉。伯夷若知此道,则清而不必饿。故而,保道不欲盈,无必遂己之心。惟无必遂己之心,故能弊不新成。
老子经历商周,三度散关,四入史馆,优游九百余年,而晚适流沙,莫知所终,所以为善,属于《道德经》中善为之士。故而,行道用道则必先保身以长存,后知微而施妙力,如此用神莫测而道成须臾。

《道德经》指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之胜刚,弱之胜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站在微上此处的微明,即是明微之道,如何做才能算是明微呢?所谓正言若反、兵不厌诈、柔弱胜刚强等道理。用道之事,知微慎微的同时也要提防他人欲擒故纵、暗度陈仓。

道周象外谓之微,德隐冥中谓之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即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欲。也就是说,居宠而思危,在福而若冲,用道当知微。
《道德经》指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此处之微,强调其微易散的道理。好比大树源自小苗,高台起于累土,远行始在足下。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从微至著。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积小成大。用道慎微当注意细微之处,方能长久。
大众,修炼玉枢至道当明白祸患初起,形兆尚微,须有提防之心,不可使至于著。如果说前面说的若愚若讷若拙是外人的看法,忘形忘我忘忘是进修次第,那么知止知谨知微则是修道人自己应当注意的问题。本讲如斯,限于水平,仅供参考,慈悲慈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首页|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官方微店| 正一上清天心派九天应元雷坛

GMT+8, 2024-10-4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