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佛友咨询贫道,原本皈依过佛教,但在佛门多年,也许不得明师,不得其法,感觉修行上进展缓慢,能否来我道门,修我中华道教之法门。我说当然可以,修行为何要有这种宗教上的分别心?难道你学了中文,就不准学外语了,不要忘记了,语言只是一门工具而已,但是我们身为中国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华,不要忘记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就行了。
道祖都是有大慈悲的圣人,他们传下来的佛法或道法,最终的目的都是帮我们证道,帮我们脱离轮回苦海,到达彼岸。对于一个真正有志于实修的人,不应该存有门户之见,而应以证道为目的去寻明师。如果在佛门即使皈依多年,但却未有机缘寻到明师,若在道门能遇到真师的时候,也不要拘泥于或宗教、或门户派别之见,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要有古人那种对于修行有如救燃头的紧迫感,在生死关头,还踌躇于是选佛还是道,岂非愚人乎?
有的道友的大机缘在佛门,有的则在道家,大家修行何家之法,各凭机缘,莫要错过才是关键。何况,有不少大成就者,也都是佛道兼修,古代有许多高僧,也有修道家法门,以长补短,而很多道门高人,也有不少精研佛理,其造诣甚至比起一般的僧人还要深。但不要忘本的诽谤自己祖国的本土道教,不要忘记根在中国。想想现在所谓学道之人,几人能精通道家的元虚奥秘?现在所谓的修佛之人,几人真正精研过佛典,严守戒行?无论是心胸、见地、功行,比起过去的前辈们都差得太远了 。
其实学佛学道不是关键问题,最难的是寻师。抱朴子曰:非积善阴德,不足以感神明,非诚心款契,不足以结师友,非功劳,不足以论大试。又未遇明师而求要道,未可得也。古人这句话说得很透彻,德行不足,诚心不够,功劳不大,凭什么让你遇到真师?即使让你遇到,也只能生生的错过。可现在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味的困在宗教观念里面出不来:哎呀,怎么办啊,我皈依了佛教,还能不能学其他法门啊?这算不算叛教啊,佛教的护法神会不会晚上来找我麻烦啊,我是不是成了不忠不义的弟子了啊。
对于这种人,真恨不得拿棍子敲他脑袋,醒醒吧,修行关键点不在这里,关键在寻真师。地狱门前僧道多,只是皈依宗教而不得其修行之法,是没用的。你若是真修行人,无论是什么护法神,见了你都要恭敬。历史上不乏许多学佛不得门而入的前辈又去寻道,这样苦苦追寻,只为寻一个真师。包括民国的仙学大师陈撄宁,当年陈撄宁寻访过佛教中有名的高僧,如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冶开和尚等,但这些高僧所教他的修养法都偏重心性,对于肉体仍无办法,不能达到强身健体、去病延龄之目的,他才又去寻访道门高人。可惜他在道门的机缘也不深,所去道观大多是香火地方,道士们不懂得修养,即使有少数做修养工夫的人,他们所晓得的方法,尚不及他,有许多问题不能回答。唯独在黄山脚下,陈撄宁曾遇一个功行达到六脉俱停的道人,陈撄宁趋前恭敬请教,道人寥寥数语就道破了捆扰他多时的重重疑团。
他请道人做个示范,道人并不推辞,而是痛痛快快地盘膝趺坐,陈撄宁拿起道人的手腕,伸出三个手指搭在道人的脉息上,竟然摸不到道人的脉息。陈撄宁不由大惊,他又裁了一条薄薄的宣纸举在道人的鼻前,纸条纹丝不动。陈撄宁当即要求拜道人为师,道人摇摇头笑说:你是富贵中人,过十九再来黄山找我。后来,陈撄宁去找过两次,惜未得遇,成为他的终身遗憾。(题外话:后来陈撄宁也成为一代道学大师,独创仙学,被世人誉为当代的太上老君,可他的心里,始终不忘黄山脚下见到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道家异人。)
可见道家高人多为山中隐士,不像佛教的大德高僧大多显于世间,易于寻访。一说起哪个法王,哪个上师,哪个空行母,哪个法师,即使是普通信众都知道去哪里寻访。所以很多明星或达官贵人去寻道,多半都是寻到的佛教大德。据说连李连杰都得到密宗大圆满的法乳,也不知真假,但有谁能得到道家的隐秘传承呢?就像陈撄宁一样,当时把全国大陆的佛教高僧都拜访了一遍,唯独遇不到一个真正的道家高人。黄山脚下这位道家异人,也是路上偶遇,完全是凭的机缘。道家高人就是这样,神龙见首不见尾,他不会坐在某某山,某某道观里面等你,若缘分不到,你永远也访不到。陈撄宁这辈子也就只有一次机缘遇到,而且人家看出他非烟霞中人,还有富贵在等着他,不愿意度他,把他拒之门外,可想道家的门槛有多高了。
以陈撄宁的访道精神,如果他去西藏求法,像李连杰那样求一个大圆满估计不难,据说连唱大花轿的歌手火风同学都在四川白玉寺当上仁波切了,以陈撄宁的资质和名气,搞不好还能当上一个上师。
历史上还有很多由佛转入道门的例子,比如南宋时,孤云大师曾苦劝白玉蟾祖师入佛门,白玉蟾不以为然,说自己也得到过修禅之法,一番点评后,反而是孤云大师如梦初醒,和白玉蟾学道去了。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白玉蟾祖师的这段点评,不愧是祖师级别的高人,站的高度不一样,看问题不一样,说的话也不一样。对于白玉蟾祖师这样得了道门真传的高人,不是什么法门他都能看得上眼的。
下面这个故事,也是一个佛学大师转而学道,终成南宗祖师,他就是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传人薛道光,也就是翠虚真人陈楠的师父,白玉蟾的师爷,下面大家看看这段故事 :
薛道光先曾出家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后云游长安,在开福寺修禅法,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据陕西通志载: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冬,遇石泰真人,得授口诀真要后至京师,弃佛入道以金丹导养术著称,成为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传人。
据传,薛道光当年还是僧人的时候,云游到长安,留居开福寺,参长老修岩,又参高僧如环,因观桔槔开悟,呈颂曰: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桔槔说尽无生曲,井里泥蛇舞柘枝。长老颇为赞赏,自此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机锋敏捷,宗说兼通。遇高道石泰后,弃僧从道,继承其真传。六祖慧能开悟之后,还要再求黄梅传法,薛道光思悟金丹修命之本必有秘传,绝非个人智慧所能测度,于是尽力寻访。
在宋徽宗崇宁五年(106)冬天,薛道光住在眉县青镇(即今陕西省眉县),在佛寺听讲,遇到从扶风县来的道人石泰,当时已是八十有五的高龄,黑发红颜,神宇非凡,夜里还做针线活计,薛道光知道不是一般人物,就在谈话之中,故意引用张伯端的诗句。
石泰有些惊奇,问:你怎么知道张紫阳?他正是我的老师。薛道光还不太相信,就举出《悟真篇》中的句子向他请教,石泰看他很诚心,就简略地为其讲解大要,薛道光听后大悟,平日埋藏在腹中的各种疑团,一下打破,如同桶之脱底一般。于是才信石泰是张紫阳的真传弟子,进而叩拜要求收在门下,石泰笑言:你不怕有叛教的嫌疑吗?薛道光坚定地回答:生死大事,如果拘于门户,难道不是自己耽误自己吗?
石泰听后连连点头,并言自从紫阳先师授道以来,将近30年了,今日才遇到可以继承的人,于是传授口诀真要,并告诫他疾往通都大邑,依靠有力者供养修道,自己即退隐于世。从此薛道光弃僧从道,幅巾缝掖,混俗和光,以了性命大事,光宗绍熙二年(1191)道成,享年114岁,留有颂云: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